有关鲁班的小故事,越多越好!

如题所述

1、鲁班发明墨斗的故事

鲁班创造了木匠划线用的墨斗,那是他看到母亲裁衣服时,用一个粉袋划,受到启发的结果。墨斗刚做好时,鲁班每次弹线,都得请母亲帮忙,捏住墨线的一头。有时,母亲正在做衣服或煮饭,也不得不放下,赶来帮忙。

有一天,鲁班母亲对他说:“你做个小勺子,不就能够代替我捏着墨线了吗?”鲁班一听,对呀!他很快做成了一个。从此,一个人就能够弹墨线了。直到此刻,木工师傅们还把这个小勾子叫“班母”。

2、鲁班托梦王秀才

有一天王秀才进城考举人,经过郊外的一片小树林的时候,一伙强盗冲了出来,把王秀才的钱都抢走了。鲁班托梦王秀才王秀才好不容易才进到了城里,没有钱王秀才只能在城里四处游荡,最后在城里碰见了一个做生意的朋友,他的朋友是一个吝啬的人,但是最近签了很多订单,所以这天很高兴,就借了王秀才一大袋子钱。

第二天他就去考举人了,但是不幸的是,没有考上名落孙山,他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在城里住了下来,但是神奇的事情在一个梦中发生了。有一天他决定回到乡下修身养性,在他出发的前一个晚上,他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他梦到了古代的工匠鲁班对他说:“有一个地方刚刚发了大水患,那里的桥被冲毁了,此刻那里很需要一座桥,你快去吧!”

他去到了一个很贫穷的地方,果不其然听那里的老乡说:“前几天发大水,把那里唯一的一所桥冲毁了。”他立即按照鲁班教他的方法,但是鲁班教他做的是一座石桥,但是他们那里的石料严重缺乏。

于是他就想到了用木材代替石料,但是木材终究是木材,石头终究是石头,木头的抗水流冲击潜力还是不如石头,虽然这座桥强硬坚持了一段时间,但是最终还是倒塌了。

于是王秀才想到了用船一艘连着一艘来当桥,刚开始的时候遇到了一点困难,好险那条河的水流不是太急,要不船都会散开的,最后把桥建成了,从此大家都能够安全过河了,这也就是第一座船桥的诞生。

3、鲁班发明石磨的故事

相传在6000年以前人们就开始用石头将谷物压碎或者碾碎,4000多年以前,人们发明了一种称之为“杵臼”的碾米工具。但杵臼比较费时费力,每次只能春少量谷物,时间一长还会腰酸背痛。

有一天,鲁班来到另一个地方干活,恰巧看到一个老太婆捣麦子。老太婆年岁大了,举不起石杵了。她扶着石杵,在石臼里研着麦粒。鲁班走过去一看,石臼里的麦粒有不少已经磨成了粉。鲁班从那里得到了启发。

回到家,他找来两块大石头,把石料凿成两个大圆盘,又在每个圆盘的一面凿出一道道槽,其中的一个大石盘,上面凿个洞,并安上木把,将两个石圆盘摞在一齐,凿槽的两面相合,中心装了个轴。他在圆盘的中间洞上放麦子,用人力或畜力使之转动,就能够把谷麦磨成粉末,这就是两千年来,在我国农村以前广泛使用过的石磨。

4、鲁班发明云梯的故事

鲁班不仅仅是能为人民制造各种生活用具的能工巧匠。而且是一个杰出的机械发明家。

鲁班生活的年代,正值诸侯争霸,战争连年不休。那时,每个城市都修有很高很厚的城墙。守城的将士们关上城门,站在城墙上守卫着。而攻城者呢,手中的武器但是是弓箭、长矛之类,很难将城攻下。常常是把城围了多日,干着急攻不下来。

鲁国国王命令鲁班制造攻城的器械。鲁班想来想去,想起了自己盖房子时用过的短梯。踏着短梯,能登上房顶,造一个长梯,不就能够爬上高高的城墙了吗?如果在梯子上还能射箭,不就能够打退守城的人了吗?于是,鲁班造出了”云梯“。这种”云梯“,能在乎地上架起来,够上高高的城墙,上面还能够站人射箭。现代消防器材中的云梯,就是从这个云梯发展演变而来的。

据古书记载,鲁班还造过一辆”木马车“。那是他的母亲死了,为了送葬造的。鲁班在车上安了机关,有木人驾御。送葬那天,一路上围了很多人,看着这辆自动行走的木马车,一个个赞叹不已。

5、鲁班尺的故事

相传鲁班和文公都是有名的能工巧匠,但鲁班总是技高一筹,令文公十分嫉妒。一次,两人奉命各自率众修建宫殿。文公趁人不注意,将鲁班用来丈量长度的尺子锯短,一尺半变成一尺四寸一分。当鲁班的徒弟们用这把尺子将木料裁切完毕后,才发现长度不对。

时间紧迫,材料用尽,鲁班急中生智,把不足的长度用石墩代替,结果更加坚固、美观。国王十分满意。当人问他怎样会有这样的奇思妙想时,鲁班笑答,全靠文公送的尺子啊!从此文公心服口服。这把尺子也就一向流传至今。

鲁班尺长约42.9厘米,经风水界加入八字,以丈量房宅吉凶,并呼之为“门公尺”。其八个字分别是:“财”、“病”、“离”、“义”、“官”、“劫”、“害”、“本”,在每一个字底下,又区分为四小字,来区分吉凶好处。

鲁班尺产生不久即融合了丁兰尺,后又融入寸、厘米。是度量、矫正的重要工具。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在风水文化、建筑文化中表现最为广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