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定风波》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如题所述

苏轼《定风波》体现了诗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

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扩展资料:

1、原文:

《定风波》苏轼

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译文:

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定风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22
苏轼的《定风波》表达了作者超凡脱俗、旷达不羁,且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在这首词作当中,作者通过描绘自己在野外的路途之中偶遇风雨,却仍旧乘着风雨赶路的画面,来展现出自己倔强、潇洒的处事风格和旷达胸怀。

全词原文如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作者: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意思:不要管那狂风大雨吹打林中竹叶的声音,倒不如边大声歌唱边慢慢前行赶路。我拄着用竹子制成的拐杖,脚下踩着的是用芒草编制的草鞋,这样前进起来倒是比骑着马儿赶路要轻便的多,又有什么好惧怕的呢,就这样披着蓑衣在风雨当中度过平生也是无妨的。还略微带着些寒意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散,身体也微微感觉到一丝冷意,抬头一看,那山头的太阳散发出来的温暖光线向我照射过来。回过头看那已经走过的路,在回去的路上,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是无所谓的。
赏析:在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描写作者在雨中赶路的场景,表达出作者即便是在人生路途上遭遇挫折,自己也依旧处变不惊,安然自若的品格。下片通过对雨过天晴景象的描写,不仅与上片所描写的风雨所对应,也为后文抒发“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哲理做了铺垫。“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句话其实指的是在人生当中得失无常的道理。
第2个回答  2023-06-24
定风波表达了作者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说明作者超凡脱俗、旷达不羁,且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定风波》一般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