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治水》译文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东坡治水》节选自 苏辙的《栾城集》。
  原文:
  自密徙徐。是时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吕梁、百步扼之,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释文:
  (苏轼)从密州调到徐州。这时黄河水在曹村决堤,泛滥于梁山水泊,漫出南清河。徐州城城南两山环绕,吕梁洪和百步洪两条河水扼守,洪水汇于城下,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城。” 又把富有的市民赶回城。苏轼穿草鞋,持手杖,亲自跑到武卫营,呼喊他们的卒长,对他说:“河水将毁坏城墙,情况急迫,你们虽然是禁军,也应该替我尽力抗灾。”卒长大声说:“太守都不怕大水,是我们这些百姓舍命报效的时候了。”拿着棍棒走进队伍,率领他的部下短衣光脚拿着簸箕铁锹出营,抢筑东南长堤,堤坝从戏马台筑起,尾部同城墙相连。长堤筑成,大水就漫到了堤下,但没有毁坏城墙,民心才安定。然而大雨日夜不止,河水暴涨,只剩下三板(注:古代用夹板筑城墙,一夹板约一尺多,三板即现代一米多高)的城墙没有被淹没。苏轼住在城上,过家门而不入。派官吏分段把守,最终保住了城池,把事情报告朝廷(注:以闻,打报告让皇帝知道)。又请求调拨劳役(注:岁夫,以年为期的民工)加固旧城,沿岸打木桩,防备洪水第二次来袭。朝廷答应了苏轼的请求。洪灾过后,皇帝下诏褒奖他,徐州百姓至今思念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