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为什么别称凤城?

如题所述

作者:许砚君

丰县在商周时代为古丰国,春秋末或战国初国灭属于宋。前286年,齐灭宋,丰县境属齐国,不过时间很短暂。前284年,魏国占领了包括丰县在内的原宋国东北部。根据出土的战国封泥“?玺”可知,丰县至少在战国晚期的魏国已经置县,属于魏国方舆郡管辖,民国《江苏通志稿》所谓“丰为魏县,汉高故里”是也。魏国时期的丰县,北接方?县,东北邻胡陵县、东部毗留县,东南壤交萧县、南部靠砀县、西北部牵东缗县、西部境贴单父县,西南有邻居虞县。

秦灭魏,丰县为秦国属县。秦一统后,在今安徽淮北地区的古相县城设四川郡(流传本《史记》误为泗川,《汉书》讹为泗水。),丰县归属四川郡,而且丰县的“?”字改写成“酆”。入秦后,丰县周边又多了两个新邻居,一个是东部的沛县,一个是南部的下邑县。

西汉初,丰县因为是刘邦的家乡而且是最初起兵的根据地。根据秦朝的礼法习惯,皇帝的家乡按例当赐封为汤沐邑。刘邦大一统后,也沿袭了这个做法。他不仅把所有跟他入关的丰县人免去了徭役,而生养的家乡丰县被封为汤沐邑。西汉景帝三年,爆发“七国之乱”。平定叛乱后,景帝便开始大规模的削藩,沛郡便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沛郡的郡治仍然在秦四川郡旧治——相县城,但属县却大大减少。丰县当在设置沛郡后改属其管理。

所谓古丰,即源自白乐天之《朱陈村》一诗,宋代诗作中多见“古丰”一词,即指汉高故里丰县。所谓秦台,当指旧治内厌气台,传为秦始皇所筑,当然是后来因为县人刘邦做了皇帝而附会的故事。至少,在明代丰县就没有这个别称。当然建国后有人把“丰邑”作为丰县的别称,其实,历史上,丰县并没有丰邑一说,更不是别称。《史记·高祖本纪》里“丰邑”一词,根据出土秦封泥与汉简文,可证其实就是后人对“酆”字的分写,后人以讹传讹罢了。

丰县为什么别称凤城呢?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今天凤凰形象的演变过程。其实,先秦时期的凤凰是多种鸟的统称,而且代表着先秦部族的图腾崇拜。《史记·殷本纪》云:“殷契,母曰简狄??见玄鸟坠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东方殷商部族的图腾就是玄鸟。这里的玄鸟,经史注疏均谓“燕雀”。屈原《离骚》篇有云:“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高辛即帝喾,古籍中记载的帝契的父亲。其实这两种记载是同一件事情,可见玄鸟也战国时代也被称作凤皇,即凤凰。

《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我高祖少?抵恐?⒁玻?锬袷手粒?始陀谀瘢??袷Χ?衩?7锬袷希???也。玄鸟氏,司分者也??”《太平御览》卷922因《说文》说:“燕,玄鸟也,齐鲁之凤。”汉代齐鲁一带仍然把燕子视为凤凰,可见,夏时的东夷少昊部落的图腾也是凤鸟,即燕子。丰县在商代之前,属于东夷部落集团之一。殷商时代变成了殷的部落联盟国——丰国。因此,商代的丰国先民们的图腾崇拜也应是燕子。

《国语.周语上》:“周之兴也,??鸣于岐山。”许慎《说文解字》云:“??,凤属,神鸟也。”《吕氏春秋·应同》:“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春秋繁露·同类相动》引《尚书传》说:“周将兴之时,有大赤乌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者。武王喜,诸大夫皆喜。周公曰:‘茂哉!茂哉!天之以此劝之也,恐持之。’”康王时的大盂鼎铭文中也说:“丕显文王,受天大命”。毋庸置疑,周人也是崇拜凤鸟的,而且把凤鸟当作传送天命的使者。成王时期,原商代丰国被新封的姜姓丰国所替代,周朝的凤鸟崇拜当然也会在丰国社会所体现。也就是说,商周时代的丰国,是一个崇拜凤鸟的方国。

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卷90鸟部上引《决录注》云:“太史令蔡衡对曰:凡象凤者五,多赤色者凤,多青色者鸾、多黄色者?雏,多紫色者??,多白色者鹄。”总体来说,在科学不发达的先秦时代,各个部落所崇拜的凤鸟原型不同,但都代表着季节气候的变化,故而被古人认为是代表着上天命意的神鸟。

秦汉之前,不同的凤凰类型有各自的时代性、部族性以及区域性。汉人所谓东西南北中各因五方之色而有五色凤凰,实际上就是反映先秦方国林立,自然崇拜各具地方特色而已。

经历了春秋战国的纷乱之后,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高度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秦末,丰县人刘邦起兵于家乡丰县,数年而成帝业。当然,汉代也是中央集权制,特别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汉时的凤凰从形貌、特点和性质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的形貌变成了杂糅众鸟、兼备五彩的无以伦比的神鸟了。让我们看看古籍的相关记载。

《山海经.南次三经》:“(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广雅·释鸟》:“凤皇,鸡头燕颔,蛇颈鸿身,鱼尾骈翼,五色。首文曰德??”

许慎的《说文解字》则曰:“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像也,麟前鹿后,蛇颈鱼尾,龙文龟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

宋《太平预览》卷915引《韩诗外传》说:“夫唯凤为能究万物,通天地,象百物,达乎道,律五音,成九德,览九州,观八极,则有福,备文武,王下国。”

汉代的凤凰地域族性消失了,知天时的候鸟性能也转变了。新生的凤凰形象被赋予了大一统的色彩,“成为了一种融众鸟之体、含各鸟之色、兼人伦五德、代表天下祥瑞、完全理想化的神鸟形象了。”同时,凤凰也变成了皇权的象征。

《宋书·符瑞中》的记载是南朝人对凤凰的描述,比汉代更详细:“凤凰者,仁鸟也。不刳胎剖卵则至。或翔或集。雄曰凤,雌曰凰。蛇头燕颔,龟背鳖腹,鹤颈鸡喙,鸿前鱼尾,青首骈翼,鹭立而鸳鸯思。首戴德而背负仁,项荷义而膺抱信,足履正而尾系武。小音中钟,大音中鼓。延颈奋翼,五光备举。兴八风,降时雨,食有节,饮有仪,往有文,来有嘉,游必择地,饮不妄下。其鸣,雄曰“节节”,雌曰“足足”。晨鸣曰“发明”,昼鸣曰“上朔”,夕鸣曰“归昌”,昏鸣曰“固常”,夜鸣曰“保长”。其乐也,徘徘徊徊,雍雍喈喈。唯凤皇为能究万物,通天祉,象百状,达王道,率五音,成九德,备文武,正下国。故得凤之象,一则过之,二则翔之,三则集之,四则春秋居之,五则终身居之。”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今天人们普遍认知的龙代表皇权的历史,并不算古老。《史记·夏本纪》里记载着一位叫刘累的人,专门从事养龙。一条龙死后,他还烹了龙肉给夏后吃。学者考证,彼时龙的原型即鳄鱼类,很有道理。上世纪八十年代,河南濮阳县城西南隅西水坡,发掘出仰韶文化时期三组蚌砌龙虎图案,距今6千多年。墓主人右边不仅有龙,左边还有虎。后来的左青龙右白虎,虽然顺序颠倒,是后来发展演变所致。看来,龙是当时人死后所驾驭的动物,引导其灵魂升天。根据史料记载,夏朝之前确实也存在龙崇拜,只是被后来商周的凤凰崇拜所替代,但是龙却是一种人们理想中的吉祥物之一。

东汉以后,龙这个词在古籍里便频频出现了,至少,对龙的描写惠誉参半。至少在唐代,龙的形象还没有完全不代表皇权。唐玄宗在未登基时,曾经在兴庆宫的池中放养了一条龙。而民间使用龙纹的限制并不严格。并且唐代墓志文里屡屡出现墓主人之墓遇龙而孕、梦龙而孕的情节。如果其时龙为皇家垄断,这些墓志里面的文字当时大逆不道的。唐以后,龙慢慢变成帝王、皇权的象征,凤却演变为男性最高统治者的附庸。

龙、凤真正为皇家垄断,是元代正是开始,明清更加界线分别。但是凤凰代表皇权的痕迹依然存在,如称皇帝所居住的地方为“凤都”、“凤城”,如称宫中的池沼为“凤池”等等。

丰县周边的县也有别称。如萧县别称龙城,但是史书记载,并没有萧县籍的皇帝,所以龙城与皇帝无关。如沛县别称小沛,是东汉时期为了区别沛国与沛县而流行的别名。

丰县旧志载所载‘凤凰嗉’:“垂左翼于东南,右翼于西北,各长数百丈。”而且父老口口相传,凤凰降落丰城后,面朝西南方向引颈而鸣,随即往西南飞去。而丰城西南方向,恰恰就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生养的故里——古中阳里。这个记载与传说恐怕不是巧合那么简单。

正因为丰县不仅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与孝惠帝刘盈生养故乡,而且还是汉家的龙兴发祥之地。并且两汉刘姓帝王,推本而言,皆丰县人或丰县人后裔。汉人以京师、内廷、郡国见凤凰为?N平之兆,史籍屡屡记载。两汉,凤凰作为皇权与祥瑞的象征。后人以斯土产生了汉家帝王为荣,誉称为凤城,理所当然。

丰县境内与凤凰有关的地名历代绵延,如唐代丰县西南有雍凤里,明清有凤凰嗉与凤鸣塔,今有凤鸣园。看来,凤凰情节在丰县人心里根深蒂固。清代凤塔秋色还是丰县的八景之一。清代邑内文士刘运魁就因此题咏道“雁塔曾题京洛名,秋高此地凤凰鸣。凭将万里长风翼,飞向瑶台弄月明。”

关于凤城,丰县先辈们一代接着一代相传的美丽故事,其实就是丰县历史上为古丰国且为刘邦故里的真实写照。

来源:快报丰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10
应该仅仅是因为“丰”和“凤”的音近而已。
丰县得名于泡水,泡当读pao1,泡、胖,肥、丰是同源词,泡水即丰水。
《水经注》:“泡水所出。又迳丰西泽谓之丰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