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为何多愁善感?

如题所述

最近又把红楼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感触颇深:曹翁笔下林黛玉,荧幕之上陈晓旭。

这幅愁装让人看了就心疼。

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当人们说《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时,指的就是在封建专制社会里万千青春少女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共同悲剧。

黛玉之容貌美,向来都是诗意而空灵的:两弯似蹙非蹙非蹙?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黛玉可谓才思敏捷,日常生活,都有诗歌的陪伴。

在创作诗歌上,能够给大家带来美的感受,大家都争相赏析黛玉的诗作,黛玉也乐于与他人交流,大家共同生活在艺术的王国里。

黛玉热心而乐于事实。

神情上,黛玉撒娇,黛玉的病态,都会是西子捧心之美,娇俏而又令人怜惜。

黛玉对于宝玉,可谓是从生活与精神上温暖港湾。黛玉的纯真,始终让宝玉觉得那才是她一生的寄托。黛玉更是从生活的点滴上提醒宝玉要注意自身影响。不可被外在的流言蜚语所污蔑。

喜欢他俩在一起!两个人有颇有文采,足以惺惺相惜。黛玉的文章在姊妹中可是奇货可居,宝玉在男子中的文章也是立意新颖。宝玉仰慕黛玉文采,黛玉明白宝玉的良苦用心。互相欣赏的二人,可不才能相敬如宾地度过以后的数十年

只可惜林黛玉的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

这就是我们的黛玉,他的之美,独冠群芳,是世俗社会里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你怎么看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01
一、林黛玉从小就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又兼聪明秀丽,颇具才华,这就形成了日后“孤芳自赏”的性格。但在荣国府这个是非之地,主子们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笑里藏刀。表面上道貌岸然,骨子里却男盗女娼,就连有些奴婢也是趋炎附势,奉承拍马明争暗斗。林黛玉在这样一个特定环境里,不得不“步步留心,时时提防,恐被别人耻笑了去。”加之林黛玉无财无势,体弱多病,性格中又增添了“自卑”的情绪。而这种与她“自傲”为一面又不可避免地发生剧烈的内心冲突。
但是,要了解林黛玉的病,先要从剖析她的怪僻性格和特定处境入手。 在贾宝玉的眼中,林妹妹“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分。”简而言之,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貌、体弱、多愁、善感和多疑的“病西施”的外表和内心世界。
祖国医学《内经》上说:“百病生于气矣。 ”林黛玉的病因也出在这个“气”上。这个“气”用现在的话来解释,指的就是情绪,一个人情绪好坏,无疑会直接影响他的健康。确实,多愁善感是林黛玉性格的主要特点。林黛玉早年双亲去世,在她心底留下了伤痛。她好忧愁,善伤感,对事物阴暗的一面、消极的一面、悲观的一面十分敏感。看到花开就联想到花落的凋零景象;看到别一人家团聚就联想到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寄人篱下。因而常常独自一人对空叹息,临窗流泪。若遇到不遂心的事,就更容易郁郁不乐,甚至终日泪洗面。
贾宝玉是林黛玉唯一的意中人。这在封建社会里,对她这样一个弱女子来说,无疑是一巨大的精神依托。但封建的伦理纲常,又成了实现她美好愿望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在她和贾宝玉之间,又插进个薛宝钗,加之林黛玉本性多疑,有嫉妒心理,便常常任性怄气,自已折磨自己,给自己增添了许多烦恼,增添了许多伤感。

二、葬花词: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无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首发自林黛玉内心的具有浓烈生命意识的《葬花词》,凄婉动人,缠绵悱恻,如歌如诉,为我们与林妹妹进行心灵对话,打开了一面窗口。这首《葬花词》,一如林妹妹的为人,惹人爱怜!让人发出不尽的人生感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