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评价:由教师怎样教转向学生怎样学

如题所述

如何处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教师的教要落在学生的学上,要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已由教师转向了学生,由“教”转向了“学”。
1 提出观点,进行探索
在分析课堂教学过程中四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观点,并就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进行了探索。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因素:学生、教师、教材和教学手段。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教材是教学的内容,教学手段是进行教学的工具,教师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在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发挥主导作用。
作为私立高中的计算机教师,如何钻研和领会教学大纲的精神?如何把握教材的特点?怎样改进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法?怎样尽可能地提高私立高中的教学质量?都是必须认真思考和反复研究的问题。大凡一次教材的重大改革和变动,都必然伴随出现一个教师如何逐步适应的过程。当前摆在私立高中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如何大胆进行教学、教法改革,缩短对教材的适应过程,尽快地使私立高中的教学走上正轨。
一些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感到这套教材是“学生好学,教师难教”。这正好说明,教材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已由教师转向了学生,由“教”转向了“学”。因此,如何指导好学生自学已成为教材教法改革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要适应教材的变革,教师备课、上课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就不应再是考虑如何把教材内容“讲”清楚,“讲”生动,“讲”透彻,而是应当考虑和研究如何使学生“学”懂、“学”会、会“学”,如何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达到增加、长智、练能的学习目标。
2 重建课堂教学结构,着力指导学生活动过去的课堂教学结构,多是围绕“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的模式,即“组、复、新、巩、布”而进行的。教育大纲教材的变革,当然也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重建课堂结构,才能与教育大纲教材的变革精神相适应。建立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一是要考虑如何把教材中的文字、图像、训练三部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得当地加以处理;二是研究如何恰当地安排和实施“纲、读、动、讲、练、评”几个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可以说,这几个基本环节都是教与学相互结合的教学活动形式。
3 实现教的方式的转变
3.1 要进行主体性教学,就要转变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第一,要树立主体性学生观,确立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主体性教学思想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的主体,这个主体就应百分之百被体现,教师的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第二,在教学实践操作中,必须突出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展示。第三,要进行主体性教学,就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对课本,对教师讲的内容,都要通过“思考、质疑、消化、吸收”这个过程,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3.2 要进行主体性教学,就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在教学中要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注重自身角色的转变。第一,教师是主体性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必须制订好教学目标,提高对教育对象的认识,认真钻研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好教学程序。第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从教学活动的开始到教学活动的结束,教师总是要充分组织教学活动的各个因素,必须把主体性的学生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积极、能动的主体性因素,并协调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三,教师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导者,在活动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讲授、示范、指导,促使学生内化和运用知识,并对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布置一定的作业,让学生自主、能动地回答和完成;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境、状态、方式、结果,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学习的困惑和质疑,矫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向着有利于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的是指导、引导的作用,在教与学关系中,教师千万不要高高在上扮演“指导者”的角色。教师是“引导者”,和学生互动。而要转变学习方式,主要的表现就是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在解决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自觉性才能增强,学习品质才能得到培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