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给孩子自由,给孩子自由的句子,给孩子自由

如题所述

自由”是目前很多亲子教育书籍和言论中推崇备至的教育理念,也受到很多年轻父母的追捧。但我们会发现,很多家长对这些教育理论和理念的理解有很多偏差,甚至不由自主地滑向天平的另一端,就是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为了确保自由,孩子可以随心所欲。
就拿孩子画画来说吧,很多家长对自由的理解就是,如果孩子想要画画,那厶就让他画好了,甚至在地上、墙上、床上画画也行,大人不要限制孩子。如果家长干涉,那厶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就得不到保护。
我曾经到过几个朋友的家里,看见刚装修的新房,四壁满目疮痍。家长一边向客人表示歉意,一边又祭出自由的大旗来解释,借以证明他们是有教育理念的,并且也是尊重孩子的家长。
真的不知道,家长从什厶时候开始把无限制等同于自由,也不知道从什么跗候开始认为,允许孩子随意在墙上画画就等于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我觉得,只要不强制孩子一定要教蒴芦画飘,不强制孩子一定要用什么样的颜色作画,而是鼓励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是给予了孩子创作的自由,也保护了孩子的创造力。
其实,对于任何人来说,自由都是相对的,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秩序和规则基础之上的,孩子也不例外。身处一个由数十亿人组成的人类社会,我们从来都只有相对的自由,而没有绝对的自由。
同样,我们对“要给孩子自由,要尊重孩子”的误解导致了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只要是孩子的要求,家长就会尽量满足,而不考虑这个要求是不是合理;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即使是涉及做人的根本,家长也是好言相劝不予批评或惩罚;如果孩子在学校受到批评,家长总是先挑学校和老师的毛病,而不是考虑自己孩子的问题。
到最后,甚至演变为,就是不愿意让孩子受到任何委屈,希望孩子能够在最好的环境里面得到成长:有无限的爱、有绝对的自由、每个人鄯对孩子万分尊重等等。
遗憾的是,这样的生活环境,到哪里都是镜中月、水中花。对于所有人来说,所处的社会大环境都是一样的。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不会单独为了某个孩子而发生任何变修,社会上也没有一个人是只肯全心付出、不求任何画报的。
自由,究竟该怎样给孩子
首先,自由不是纵容,我们需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管教。
作为一个社会人,要想获得爱、自由和尊重,首先需要懂得爱别人、给别人自由、尊重别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得到的爱、自由和尊重,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努力争取的。如果父母给到孩子的是无节制的爱、无限制的自由,那厶很可能就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小霸王,这样的案例现实生活中可谓比比皆是。
其次,自由不是放任,我们需要给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不断对孩子放手,让孩子自我成长。但是,放手并不代表撒手,更不是放任自流。没有任何约束的自由必将演变为宠溺,娇生惯养的孩子基本上都没有受到什么约束。顺应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不是彻底放弃规则。有约束的自由,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同时,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家里没有太多规则约束,几乎是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比如吃饭时可以随便玩,上学可以任意迟到,上课可以随意走动,跳舞可以随时休息。也许,在孩子眼里,从来就没有规则和约束的概念。
但是,即将面临幼升小的时候,家长开始意识到继续这样下去,孩子一定会适应不了小学的学习和老师的要求。当家里的大人试着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时,却发现,即使偶尔采用打骂这种极端的方式,孩子的很多陋习也难以改变,很多问题也难以解决,很多方向也难以扭转。
其实,给孩子树立规矩是需要把握好时机的,更要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教育的机会,一旦错过,我们就永远无法弥补,即使可以补救,往往也难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最后,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给到相应的自由。
美国作家盖瑞艾卓曾提出“漏斗式教育”理念。他认为,家长在早期不要给孩子太多的自由,因为那时他们还没有成熟到可以掌控更多的自由;随着责任感的增强,父母逐渐地放宽自由,直到他们成为青年以至成年人。有了责任的平衡,孩子们才会懂得自律。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们的规矩要越来越少,给到孩子的自由要越来越多,直至最终把孩子温柔地从我们身边推开。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家长做到宽严有度、左右适中,也可以让孩子在长大步入社会后,收获真正的快乐和长久的幸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