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对理想的追求

苏轼对理想的追求

苏轼的理想

古今中外,追求理想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方向。”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着自己的梦想,而苏轼,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苏轼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理想,便是成为像范滂一样的人。范滂是汉朝的一位义士,在党锢之祸中,为了不连累自己的朋友,他毅然随官兵而去而被收押问罪。小苏轼正是被这精神所感动。在他几十年的岁月中,他一直在为着正义而战斗,只为了自己儿时的理想。他永远都不会忘记自己儿时的理想,大概是因为这是心底最初的第一份美好吧。小苏轼的理想,是苏轼成功人生的序言。

苏轼曾这样评价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儋州惠州。”苏轼一生游历四方,为何只取此三州?只因黄州为其词作巅峰之地,惠州为其为官巅峰之地,儋州为其生活巅峰之地。在文坛中,他曾是那样瞻仰欧阳修,渴望成为一代大家,正是在这理想的引领下,他不断努力,在黄州写下了传世名作《赤壁赋》和《赤壁怀古》,终成继欧阳修之后的宋代文坛领袖,开豪放词之先河。在官场上,他是那样地渴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正是在这理想的引领下,他心系百姓,惠州的苏堤是他优秀的见证,他终成一代好官。在生活中,他渴望拥有恬静充实的生活,正是在这理想的引领下,他被谪儋州后,却没有被其恶劣的环境击败,而是致力于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终于用自己的努力给自己创造出了恬静的生活空间。正是在这些理想的引领下,苏轼才有了不断努力的信心与勇气,才能洋洋洒洒地写下自己多彩人生的正文。

三个地方,正代表了苏轼三大理想的完成,这难道不正表示了苏轼对理想的看重吗?他甚至称之为“功业”。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幸福与否,不是在于为社会做出多少贡献,而是在于自己的理想完成了多少。理想的完成,才代表着人生大书的真正结笔,而那些理想未竟的人,只剩遗憾。

正是因为苏轼对其理想的看重与他为了理想不断前行的勇气使得苏轼的人格愈臻完善。每一个理想的完成都是走向成熟人格的坚实的一步。难道我们不应从苏轼的身上学点什么吗?

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是理想的动力所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