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习俗

如题所述

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3、二月二: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4、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
6、七夕节: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才能相见。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9、冬至节:冬至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至今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阖家团圆。
10、腊八节:腊八节是佛教的节日。这一天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称“成道节”。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吃腊八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0
一、除夕

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

二、春节

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我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春节以拜祭神灵、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欢乐祥和为主要内容,是我国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三、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传统习俗包括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

四、寒食节

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寒食节的主要习俗有禁烟火、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

五、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和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踏青、扫墓之外,还有禁火、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活动。

六、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纪念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一个节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包括包粽子、挂艾草与菖蒲、扒龙船、九狮拜象、游旱龙、端午浴等。

七、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等,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四大节日之一。中秋节在我国始于唐朝,兴盛于宋朝,同时也是东南亚和东亚各国当地华侨的传统节日,中秋季的传统习俗主要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等。

八、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是为了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赏秋、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等。

九、腊八节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节日,主要的习俗包括祭祀先祖、喝腊八粥等
第2个回答  2020-11-10
我国历史悠久,古人留下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习俗。这些习俗有的流传至今,有的随着社会的进步被淘汰了。我们今天就要说一个越来越不被人知的习俗。古代春节的时候,民间有个重要的习俗——“鞭春牛”。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相传,年节过后大家要开始种地了。而帮着农民们犁地的牛,还没走出“冬眠”的状态,犯着困,不干活。古人想用鞭子抽打,可又怕把牛打坏了。毕竟牛是古人的宝贝,一年的收成都还要指着牛,哪里舍得打它。于是古人就想到了一个杀鸡儆猴的办法,做一头假牛,放在牛的旁边不停地抽打。这时,牛看着害怕,就不再犯困,干起活来。


久而久之,老祖宗的这种鞭打假牛的做法,就演变成了每年都会做的一种习俗——鞭春牛。在古代,鞭打春牛一般分为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鞭打土做的春牛。鞭打春牛是家家户户的大事,一般由当地地方长官组织,大家都要参与。古人们会提前捏土做好一头牛,等到地方官下令开始种地后。众人一起把做好的土牛抬到地里开始抽打。一般是由地方长官开始抽打第一鞭,然后依次挨着顺序慢慢往下。直到把土牛打成碎土后,大家再把碎土装来倒进自家的田地里。据说,这样做田地里就能获得丰收。


第二种方式是鞭打用纸扎成的春牛。大家用纸扎一只牛,在牛肚子里放上五谷杂粮。在纸牛被鞭打后,五谷洒满一地,寓意五谷丰登。大家再把地上的五谷捧回家里供奉着,预示着喜得丰收。


据相关史料记载,到了清朝后期,官府不再那么重视务农。鞭打春牛这个习俗便只有民间的老百姓还在遵循着。只是这时的鞭打春牛发生了些小变化。大家增加了抬着披着红绸的春牛,围着田地游行,一边游行一边唱迎春歌。游行结束后在三三两两的一起鞭打。


但是却比从前更为热闹。以前鞭打春牛充满了仪式感,显得非常的庄重。而这时鞭打春牛更像是一个令人欢呼雀跃的节日。大家欢聚一堂,为了即将到来的种时节高兴,也为了今年有个好收成祈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10
正月初一的习俗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正月初二的习俗

除了拜年,年初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回娘家。

虽然也有地方回娘家的习俗是在正月初三,但无论是哪一天,新春佳节里,以“孝”为善行之首的中国人,女儿们都要携夫带子回娘家拜年,以示对父母的关爱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开年饭

大年初二既然称为开年,这一天要吃一顿丰盛的开年饭,寓意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广东人尤其是做生意的人,相信开年与新一年的运情,有很大关系,因此,开年饭除了包括年夜饭必吃的好意头菜肴之外,有些家庭会斩些烧肉,取红皮赤壮,喻意健健康康;有些人会用生菜铺金菇,喻意“生财”及“金钱满地”等。

  还有大年初二是女儿(皆女婿)回娘家给父母拜年。一般必吃年三十留下的东西,比如鸡,年夜饭是要把头,翅,脚,尾留着的,但初二就可以吃了。还有年夜的饭要多煮,留下年饭初二开吃,必有腊肉香肠,鱼和面。

  无论哪种习俗,无论哪种吃食,中国人的年,都离不开团聚和祝福两个主题。拜年,是一种传承,是一个团聚的机会,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回门是喜,团聚是福,“年初二,回娘家,表孝心,传孝意”,一年的忙碌,趁着新春佳节,也该让父母享享儿孙绕膝的福气了。
第4个回答  2020-11-10
传统习俗
两重性
立夏
目录
1摘要
2基本信息
3两重性
4立夏
传统习俗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从历史沿袭而巩固下来的,具有稳定的社会风俗和行为习俗,并且已同民族情绪和社会心理密切结合,成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准则。传统习俗的内容是复杂的,存在于一个社会的传统习俗大体上分两部分: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其源远流长,时代久远,具有社会性,集团性,民族性的特点.不同地区,不同集体,不同民族都具有不同的传统习俗,如不同民族的民风习俗.二是适应现实社会历史条件而产生的,如新中国成立后所倡导的新的生活习俗。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传统习俗
形成
社会生活中
巩固
历史沿袭
特点
具有稳定的社会风俗和行为习俗
成为
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准则

两重性
在社会主义社会,传统习俗有两重性,存在着新与旧,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相对立的习惯.一方面,存在着社会主义新风俗习惯,它是适应社会主义制度的新风俗习惯,是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党和国家大力倡导下,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对评价人们的道德行为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存在着旧的风俗习惯.在旧的风俗习惯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对此,我们要进行具体分析,区分出精华和糟粕,以摒弃其糟粕,而吸其精华,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所用.

立夏
阳历五月五日前后,为夏季的开始,也是农家的大忙季节。有“立夏三朝遍地锄”,“雨打立夏,有水洗耙”,“立夏不雨,犁耙高挂”之农谚。宋范成大《村居即事》诗云:“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

立夏还是一个民间传统节日,在菇西溪一带有做“立夏饼”,吃豆腐的习俗,说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四川、岩坦山区家家要吃笋、槐豆。说吃了竹笋脚骨硬,好爬山。还吃青梅,烧青茶,以防“蛀夏”。

立夏日,让牛也过节,不用竹枝鞭牛,要给牛吃鲜嫩的草料。喂卵酒,吃牛人参——珍珠莲。

立夏日趣俗用大秤称人轻重,别肥瘦,说称过后人不会蛀夏。四川山区人家此日忌坐门槛,说坐过后双脚会时常发酸。

春节习俗:上坟,拜年,串门,吃饺子,贴门联,舞龙狮,放鞭炮。

免责声明
头条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头条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email protected]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头条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意见反馈
©2020 baike.co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