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因为什么而出名的

如题所述

李白是因为什么而出名的:
首先,古代比李白努力的人多了?不好说别的领域,就文学领域来讲,未见得比李白努力的有多少。很多人认为李白似乎从天而降,甚至演绎为李白好像从来不读书。殊不知学霸说不怎么读书,那都是跟你客气,背地里不知道多卖力,这样他们更有逼格,又能麻醉学渣,何乐不为。
且不说他少小时候隐居匡山苦读的事迹,就算是待诏翰林的时候,那也是抓紧时间学习“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但凡对李白的诗歌多了解一点,都会知道李白诗文处处透露着学富五车的气息,他的诗句化用借用前人的比比皆是,若不学怎么来的?比如“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借用《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随便读哪个版本的太白全集,注疏都是洋洋大观,那都是太白学高的证明。并且那么多书又不能时时带在身边检索,诗兴一来就得写,说明诗人不但学的多,更是能够烂熟于心。这难道不是努力所换来的?怎么在楼主眼里似乎李白就是整天无所事事也能写出好诗呢。你只看见他成名后诗兴大发,没看到他成名前的厚积薄发。
其次,李白也不是每天都过得很潇洒,甚至可以说是多数时间都不潇洒。要不然怎么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呢。事实上太白也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啊,他那些看似潇洒的诗歌只是用于掩饰内心的焦灼。真要是不愁的人,能“与尔同销万古愁”吗?真正不愁的人那都是“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这才是真正的道士,处处散发着一股闲适,这才是真潇洒,可是真要潇洒了也就没什么味道了。太白的独特在于装潇洒掩饰自己的不安,言语狂放读起来很爽,可这并不是真正的放得下。
最后回归正题,李白为什么出名?
李白的出名,首先是实力使然。谁能写出这些诗句,都该出名: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雨洗秋山净,林光澹碧滋。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
如果您要问“李白为什么比其他诗人更出名”,这个问题似乎更好。我就着重讲讲这个。
李白比其他诗人更出名,首先当然还是他比绝大多数诗人都厉害啊。自古以来能跟李白在诗艺上相提并论的无非就是屈原、陶渊明、杜甫。而屈原那些文字实在不好懂,陶渊明作品偏少。千载以来只有李杜名头最大。
同时呢,李白是一个充满了传奇故事的符号,很多东西就是这么没道理。中国历史传奇故事较多的文人,李白、苏轼、唐伯虎、谢缙、纪晓岚……都是被民间渲染成风流才子的样貌,他们当中有些固然是文采绝顶于当时,有些却莫名其妙。民间对唐伯虎的认知就远比同时期的李东阳、徐祯卿要深。就算是整个明代,唐伯虎也是风流才子代言人,而事实上他无论时文学成就或是书画成就,都远不是明朝的代表。
这些人,他们其实是民间自发塑造出来的“符号”,什么符号呢?蔑视权贵、反抗权威的符号。代表着千年以来底层人民“反压迫”的心声。这种心声的驱使下,就诞生了三种代言人。
一种是绝对的为民请命的正义化身,比如包青天、海刚峰,他们是严肃的形象,浑身正气,随时准备跟黑暗势力同归于尽。
另一种就是风流潇洒,幽默风趣的文人反权威符号。这些人都被塑造成了行为艺术家,就是我说的李白、苏轼、纪晓岚等。
第三种就是侠客类型,侠文化在中华文明中从来没有断绝,不是说侠客真的历朝历代都有,而是老百姓渴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形象。比如济公和尚,比如展昭。
李白的更出名,就是源自民间反权威的需要,老百姓哪里知道李白多少首诗呢?只要知道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好了,并不会去思考这诗背后的意蕴。他们并不需要知道这个不愿摧眉折腰的诗人,也写过那些肉麻的阿谀之词: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伏惟君侯,贵而且贤,鹰扬虎视,齿若编贝,肤如凝脂,昭昭乎,若玉山上行,朗然映人也。而高义重诺,名飞天京,四方诸侯,闻风暗许。倚剑慷慨,气干虹蜺。月费千金,日宴群客,出跃骏马,入罗红颜,所在之处,宾朋成市。
伏惟相公,开张徽猷,寅亮天地。入夔龙之室,持造化之权。安石高枕,苍生是仰。……
所以自然而然,李白就成了反权威的代言人,而且李白的其他面向,就被自动过滤了,但凡多读读李白,都不会得出李白所谓的蔑视权贵代言人的结论。可是这不重要,老百姓很擅长过滤。那么多正史材料都在,苏定方不还是被打成了奸人形象嘛。
第一步要找到某些特征符合蔑视权贵形象的人,第二步就是往他身上编故事加深这种形象,然后就是不断传播以假乱真。
李白同时代的人,都只纪录李白喝醉了,玄宗亲自喂东西给他吃的事迹,玄宗当时是想展现自己亲民的一面,实际上玄宗对那些文人、画家、乐师确实都是很随和的。并且同时期都明白的说了是受了张垍的诽谤被逐出京城,而参与永王之乱,是在崔涣、宋若思的帮助下得以保全。
可是民间不管这个,到了唐朝中期,甘露之变老百姓对宦官恨之入骨。于是产生了力士脱靴。高力士就是太监嘛,必然得有个人这么侮辱过太监,那就必须是李白了。他们也不搞清楚好太监跟坏太监要区别对待。
后来又产生了李白救郭子仪的传说,以证明李白不仅是个书生,那简直是个洞若观火的高人。又编出后来郭子仪报恩救李白这么个稀奇事。反正郭子仪在民间那也是红人嘛,要是有人问起来,郭子仪跟李白是同时期人,一个保家卫国,一个蔑视权贵,他俩就没点故事?那就必须编出点事来。
后来是愈演愈烈,到了明朝,同样的风流才子冯梦龙就编出了“李谪仙醉草吓蛮书”的李白传奇集大成的故事来。到了这里添加了“国忠磨墨”的故事(冯梦龙大概也是选择性过滤了李白阿谀杨国忠的那些文字吧)。可是老百姓尤觉得不足,杨贵妃也被后世认为是误国误民之辈,这种作贱事,怎么能少得了她,于是演化为“贵妃研墨”,改而将杨国忠发配去捧砚了。
李白这些传奇轶事,不但民间竞相传颂,也为一些文人所采用,盖因李杜纷争千年,总是扬杜者居多,有了这些材料,李白的神圣性就提高了,打嘴巴官司的时候也是有利的。甚至《百家讲坛》这种栏目,也是拿来主义讲的有滋有味。
要说李白出名,活在编造出来的传奇故事中的李白,比真实的李白出名。那个真实的“佯狂可爱”的李白,接受程度远不如能让力士脱靴的李白。
这种出名,到底是一个诗人的幸运,还是一个诗人的悲哀呢?这不,题主大概也是这种传奇故事读多了,觉得李白是一生潇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2
你好,李白是因为他的古诗文和善酒而出名的,他的诗是比较豪放属于那种非现实的,浪漫主义诗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2
李白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他是因为诗歌而出名的,被称为诗仙,他的诗歌想象奇特
第3个回答  2023-07-19
李白是十五岁靠着才气成名的。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市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第4个回答  2020-12-22
一个是酒,一个是诗,李白斗酒诗百篇,成就了李白的名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