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神话故事有哪些魅力?

如题所述

千年的北京古都流传着上万年的故事。这些故事来自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人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向人们展示了北京古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神话与历史是紧密相连的。

在中国,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大都是同传说和神话是交结在一起的。如伏羲、神农、A帝、夏禹这些古代的英雄和领袖,就既是传说中的历史人物,也是神话中的重要角色。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对一些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如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烈日干旱等)和社会现象(如部族间的战争等)不能理解,人经常处于被动的受外在力量支配的地位。

处于人类童年时期的原始人,认为这都是由于神灵控制的结果。如遇到暴雨、狂风、干旱、洪水等,他们就认为是风神、雨神、日神、河神发怒对人类的惩罚;反之,如果遇到风调雨顺的丰收之年,他们则认为是这些神灵对人类的福佑。

久而久之,他们就借助于想象、幻想来形容神、解释神。如中国古代风神飞廉是"鹿身,头如雀,有角,而蛇尾豹纹";旱神女魃住在南方,长二三尺,袒身,秃头,目在顶上,走行如风;瘟神西王母住在西方的洞穴中,"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簪)"。

为什么风神是鹿身雀头呢?因为风刮起来速度快,又常漫天而来,而鹿跑的快,雀(即鸟)飞得高;旱神女魃之所以住在南方,是因为南方气候炎热,之所以袒身,是因为热而不能穿衣;瘟神西王母之所以西方,是因为太阳从西而落,人在日落后就要睡觉--假死,而西风萧杀时万物凋零草木枯萎,又容易令人想到死。

由此可见,神是人创造的,而神话是"人在幻想中经过不自觉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是人根据自己的现实经验以幻想和想象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作的解释中产生的。

千百年来,在北京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伴随着北京历史的不断发展而逐步丰富,新的文化在不断增加,而流传下来的老故事的韵味也越来越丰厚。

从北京建都以来,明清时期有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名胜古迹等题材的传说广为流传,特色也非常鲜明,故事既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宫廷生活紧密相联,又与名胜古迹、山川风物及百姓生活密切联系,寓褒贬于其中。

这些故事中虽有很大程度的虚构性,但它反映了劳动大众的真实情感。特别是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相传之后,使故事情节极富传奇性、趣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许多故事已在民间流传了上千年,是不可多得的民间文化遗产。

神话故事是劳动大众创作的一种与历史人物、事件及地方风物密切相联的口头文学,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浪漫色彩。它不是历史,也不是野史,但其中又与历史密不可分。在许多故事中,其主要情节讲的就是历史事件。有些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只是在讲述中被赋予了更多的合理想象,增加了传奇色彩。这正是神话故事得以代代相传的魅力所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