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为什么容易被孩子妖魔化为母老虎?

如题所述

俞敏洪

曾说:“父母所拥有的荣誉、地位和财富与

孩子的成败没有密切的联系,唯一有联系的就是全心全意地爱孩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选择正确的老师培养孩子。”对此,我十分赞成,父母爱孩子是容易的,但要给孩子真正的爱却不那么容易。

2010年,网络上的“父母皆祸害?”之论成为焦点问题,显然是一些青年人在声讨父母对自己的伤害。其实,代沟问题随时随地可以见到。

母亲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为什么被妖魔化

2005年4月25日,《珠江晚报》刊登了一条消息: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的一次近4200名中小学生参加的题为“给我一点时间”的作文比赛中,超过70010的孩子选择了一个共同的题材——被妈妈逼着整天做功课,学习压力大。其中有孩子写道:妈妈是“母老虎”,自己每次出去玩总被她准确地堵回来;妈妈是“变色龙”,自己考了满分她睡着都会笑醒,考差了就会大发雷霆;妈妈是“河东狮”,自己看一会儿电视她就会发作。这样的形容肯定是那些为孩子殚精竭虑的母亲所始料未及的。该报评论称,母亲在孩子心中的形象被妖魔化了。

被自己的孩子妖魔化,作为妈妈,谁都会很寒心。妈妈们可能会觉得委屈: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为什么不领情?

我相信那些被自己孩子“妖魔化”了的母亲,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面对现实压力时爱的方法有些失当罢了。可以说,母亲要求孩予好好学习、陪送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要求孩子少看电视多看书、少玩不玩多在学习上花时间,这当然都是因为爱,是因为激烈的社会竞争为孩子的前途考虑。但是,反过来说,这样的爱是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这样带着功利的爱是不是本身就有问题?

近来,连续发生明星、官员和富豪教育孩子失败的案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家庭往往对孩子寄予更高的期望,也有更多的投入,却为什么把万般爱心变成了不堪回首的悲剧呢?

要让孩子做人中人

冷静地观察会发现,明星、官员和富豪教育孩子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他们往往给孩子一个失真的环境,即似乎一切来得都很容易,这就可能让孩子产生失重的感觉,头重脚轻地漂浮在普通人之上。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普通人最渴望公平正义,一旦触犯众怒,纵然是巨舟也可能瞬间倾覆。

常言道,人是环境的产物。穷入的孩子早当家,富人的孩子早摆阔,都是环境的影响。当然,教育的不同,环境的影响也不同。如果教育不当,穷人的孩子未必能够早当家;如果教育得当,富人的孩子未必炫富。因此,给予孩子什么样的环境和教育,是教育孩子成败的关键。

明星等所谓成功人士要明智,要谨记教育家陶行知的忠告:不要让孩子做人上人,也不要做人外人,而要做人中人。具体说来,就是不要让孩子像贵族,也不要像成年人,而是像孩子一样生活,和普通孩子交朋友。对孩子的成长而言,酸甜苦辣都是营养,并且是不可缺少的营养。

当一个人的需求被过度满足的时候,他的快乐也会随之被剥夺。如著名思想家卢梭所说,你知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准可以使你的孩子受到折磨?这个方法就是:一贯让他要什么东西就得到什么东西。这样,当他碰到钉子时,将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东西还要感到痛苦。所以,父母必须学会对孩子延迟满足乃至适当拒绝。

“富不过三代”不是真正的发展规律

社会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叫作“富不过三代”。我认为,这只是一个教育失败的现象,而不是真正的发展规律。

对孩子不可过于迁就,而要有坚定的原则,这看起来似乎有些不近人情,实际上恰恰是对孩子发展的保护。卢梭说,一旦他(指孩子)知道你可以随他摆布,他就变成了你的主人,这一下全都完了。我想,全完了就是父母没有原则、没有理智了,就像船儿失去了舵。

现代教育需要金钱,但光有金钱堆不出现代的教育。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身为父母必须审视自己的爱是不是真爱,即是不是有利于孩子的独立生存,是不是有利于孩子养成健康的人格,是不是有利于孩子获得真正的幸福。这是每一个父母都需要交出答卷的。

什么是真爱?我认为以功利的目的来表现自己的爱,或者说要孩子以好好学习作为条件来交换对孩子的爱,这些都不是真爱。真爱是没有条件的。昕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真爱,就是真正对孩子有益的爱,是以孩子为本的爱,而不是功利的爱,不是让孩子拿高分数和好名次来交换的爱。只有真爱,才会让孩子刻骨铭心,终身受益,而功利的爱极有可能引发危机,成为一种教育隐患。

父母生育了孩子,就有了爱的责任,这爱的唯一目标,应该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因此除了学习,孩子的成长还要注意体魄、品德、人格等方面的培养。单一注重学习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并不能真正适应未来的生活,因为他们的独立性、动手能力、与人交往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不强。我们一直所说的“高分低能”这个词正好能鲜明地形容这种缺陷。还有人认为“高分低能”是独生子女的通病,把原因归结为“独生”。

事实上,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作为“自然人”来到世上,并没有本质的差异,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

例如,现在许多父母认为,独生子女有一个毛病,就是懒。有的孩子五六岁了还不会自己穿衣服,上小学了还不会收拾书包,上中学了还要妈妈梳辫子……孩子的懒是天生的吗?其实,孩子的懒是后天养成的,因为许多孩子的事全由大人代劳。在许多父母看来,孩子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好是成材的唯一条件,而劳动是孩子的负担,参加劳动必然影响学习。孩子的学习父母不能代替,而孩子的劳动,哪怕是自理性劳动完全就由父母来承担了。

另外,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总要在父母的呵护之下才能长好。孩子扫地怕他扫不干净,孩子洗衣服怕他洗不干净,孩子搬东西怕累着他,孩子烧水怕烫着他,动辄嫌孩子笨,动辄就不耐烦。能干的父母经常说:“小毛孩能干什么?别给我帮倒忙,不用你插手!”正是父母的替代、保守的心理让孩子失去了劳动镀炼的机会。你说,长期下去孩子能不变懒吗?

“遗传”之说发人深省

1991年8月,我采访参加首届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的一个13岁的北京男孩:“你们与日本孩子相比怎么样?”男孩坦率地说:“不如他们勇敢,也不比他们能干。”“这是为什么呢?”听我这么问,男孩脱口答道:“遗传呗!”见我愣住了,他解释说:“爸爸妈妈为了让我上一个好学校,让我住在姥姥家。姥姥有‘三不准’:刀不让动,电不让动,火不让动。我长这么大,连火柴都很少划,‘家炊’都不会,怎么会野炊呢?”

对这个男孩的回答,我印象很深,他以“遗传”一词来形容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其实也一针见血地评论了中国的溺爱教育,可谓入木三分。

时隔20多年,这一“遗传”似乎仍没有发生多大改变。

在和父母交流的过程中,我不断发现许多父母溺爱孩子,大到学习、交友,小到吃喝拉撒,什么都要管,什么都想知道,不给孩子一点自由,使孩子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发展的空间。其结果是孩子由感恩变成了腻烦,甚至对父母由爱变恨。

从表面上看,溺爱似乎是为了孩子好,实质上是不了解孩子也不尊重孩子的典型做法,是对儿童意志与权利的一种剥夺。可是,极少有父母想到这一层。按照《儿童权利公约》的规定,儿童是一个权利主体,拥有包括姓名权、健康权、受父母照料权、娱乐权、闲暇权、隐私权、表达权等几十种权利。如果父母以爱孩子的名义来限制孩子交友、禁止孩子玩耍、不让孩子参加娱乐活动或体育活动、私自拆看孩子的信件或偷看孩子日记等,他们都已经侵犯了孩子的权利。

新家庭教育研究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4

因为慈母真的很少,现在大多数的家庭都是虎妈猫爸居多。妈妈一旦凶一点,孩子就会把妈妈妖魔化了,别说母老虎、母狮子都有可能。

现在的孩子都不是什么善茬,每天把妈妈都会气得崩溃。妈妈实在受不了,就会瞬间河东狮吼。一秒钟有效的让孩子停止了他的捣乱,可一秒钟之后一切好像又恢复到风平浪静。

最惨的是在他这么调皮捣蛋的时候,妈妈在发飙的过程里。爸爸最多就是在旁边负责看戏,做一个添油加醋的观众。站队在孩子的一边,跟着孩子嬉皮笑脸。等妈妈再发飙了,爸爸会说:妈妈要变成老虎了!

久而久之,妈妈就成了孩子心目中最凶悍的存在。因在孩子的眼中,日常的妈妈真的很凶巴巴,特别是在他犯错的时候,简直就是像老虎一样的可怕。再加上爸爸的形象描述,孩子就直接把妈妈下定义了。

第2个回答  2018-01-25

在遇到一些小事的时候,孩子通常是由妈妈去管的,这个时候的孩子是叛逆的,是不懂什么是妈妈的良苦用心的,所以,当妈妈在因为这件事情而训斥孩子的时候,通常是很凶的,和老虎一样,母老虎也就由此而来。

看过一部动画片叫大耳朵图图,当图图都吃冰激凌被妈妈捉住的时候,妈妈的头上就会冒火,就代表妈妈很生气,图图也就会被象征性的挨打,这个故事很形象,也是现实版的真实写照,妈妈们都是一样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没有那些不好的习惯,当孩子有一些不好的习惯的时候,而且是不听家长话的时候,他们就会动武,孩子们不敢反抗,就只能妥协了。

虽然说妈妈们真的很生气,但是也正是因为妈妈太爱自己的孩子了,其实,我觉得化成母老虎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就是老虎都是很护自己的孩子的,当孩子受到什么欺负的时候,他们会主动出击,不会让别人欺负自己的孩子,妈妈们也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的。

第3个回答  2018-01-25

妈妈有时候因为爱子心切,会对孩子严格要求。在之前,就有一部电视剧很火,叫做《虎妈猫爸》。从这部电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时候,母亲会比父亲严厉得多。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但是玩得过多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而很多妈妈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就异常紧张。我们都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是这种心情如果过于迫切,可能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但很多妈妈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她们仍然对孩子严格要求,不允许他们有任何挑食、厌学的迹象。这种教育方式让孩子颇为紧张,以至于看到妈妈就像看到一只凶猛的老虎一样,他们会本能地躲闪。

孩子把妈妈妖魔化,是因为他们还不能理解家长的苦心,妈妈却一心只想让孩子长大成才,也忽视了和孩子的沟通交流。如果这个关系处理不好,母子或者母女之间便会发生很大的误会,所以亲子之间应该加强沟通交流,才能让母亲的形象恢复正常化。

第4个回答  2018-01-24

妈妈在成年人眼中永远是非常慈祥的感觉,永远都是自己的庇护伞,不管是自己做错了事,还是说错了话,母亲都会保护自己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讲,好多孩子都认为自己的母亲是母老虎,特别是小的时候,如果自己犯错的时候,妈妈都会非常凶的骂自己。一般的在这个时候,爸爸都是保护自己的时候,所以在孩子心里边,爸爸才是帮助自己的人。

 这个时候的孩子其实是对爸爸有怨恨的,但是他又不敢发出来,所以只有藏在自己的心里面,对于他来讲,这个时候的妈妈就是母老虎,动不动就会对自己发脾气。

在学校里成绩不好的时候,回到家里,妈妈会发脾气,和同学打架的时候,妈妈也会回到家里办事情,这有的时候真让这些孩子受不了,有的孩子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亲生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也慢慢的长大了,等哪一天结了婚,生了孩子,才体会到做母亲的辛苦,这个时候的孩子,就知道妈妈是多么爱自己的,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外边受了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