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生活常识在物理学上却截然不同?

如题所述

晴天里我们看到的天空都是蓝色的。大家可能都会注意到有时候一场大雨过后,天空会变得格外蓝,而且越是晴朗天气,天空越蓝。原因很简单,大气对太阳光的散射作用,使我们看到的天空呈现蓝色。地球表面被大气包围,当太阳光进入大气后,空气分子和微粒(尘埃、水滴、冰晶等)会将太阳光向四周散射。太阳光是由红、澄、黄、绿、蓝、靛、紫七种光组成,以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波长比较长的红光等色光透射性最大,能够直接透过大气中的微粒射向地面。而波长较短的蓝、靛、紫等色光,很容易被大气中的微粒散射。在短波波段中蓝光能量最大,散射出来的光波也最多,因此我们看到的天空呈现出蔚蓝色。其实,天空一直是蓝色的。在高原上几乎天天都可以看到蔚蓝色的天空。春天风沙弥漫,夏天满天云彩,冬天烟雾层层,妨碍我们经常看到蓝天,只有秋天空气净洁,使我们看到蓝天的机会特别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08
日光灯的点燃过程,涉及到两种气体的击穿,四种物理现象。日光灯一点也不稀奇,到处都是它们的影子。但是,日光灯的点燃过程,还是有点物理知识的。氖泡的击穿电压和日光灯管的击穿电压,两者的大小不同,击穿方式和目的也不同。氖泡击穿的目的是为了启动电极的受热变形接触,而氖泡电极的接触又使得氖泡的气体击穿终止,继而电极因为冷却而断开,再使得镇流器电感产生高压反向电动势,继而使得日光灯管击穿。这里面,四个物理现象(氖泡击穿、氖泡电极受热变形接触和断开、电感因为电流突变而产生高压、日光灯灯管击穿点燃)连贯在一起,使得日光灯实现正常照明。
第2个回答  2019-06-08
夏天,我们进入到高层智能大厦中,会感到十分凉快,这当然是中央空调起得作用。然而,智能大厦的温度控制不但与室内温度有关,还与湿度有关。我们在中学物理中就知道,水的比热很大。例如我们在湖边,当温度上升时,湖水会吸热;当温度下降时,湖水又会散热。所以,湖边的温度相对其它地区会凉爽一些。智能大厦内部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汽,这叫做空气的湿度。如果空调只按空气温度来调控,当温度下降时,水汽中的热量会释放出来,抵消空调的降温作用;反之,则当温度上升时,水汽又会吸收大量的热能,同样也抵消空调的调控作用。我们把湿度所对应的热量叫做水焓。可见,智能大厦的空调系统一定会把水焓作用考虑进去,并实现节能降耗。
第3个回答  2019-06-08
高层建筑的均压环设计。在建筑高度大于30米的高层建筑中,必须要设计安装均压环,目的是为了防止侧击雷对建筑物的损坏。在高层建筑中,除了要防止直击雷的侵害,还要防止侧击雷的侵害。而防止侧击雷的主要手段是采用均压环。均压环的做法一般是从建筑物最高处向下,每6米做一条,将建筑主钢筋通过型钢焊接成的均压环联通,再将均压环上下,建筑物外侧的各金属门窗、金属构筑物、金属装饰物等金属制品与该环换焊接成通路,最后最后设置引下线与建筑接地网相连。均压环用的是法拉第笼原理。主钢筋是纵向的,均压环是横向的,相当于形成一个笼状结构,将建筑物罩在里面。当发生侧击雷时,雷电击中建筑物一点,电势能迅速沿整个笼状结构散开,保证笼体表面电势能处处相等,不产生电势差,没有电流,建筑物也就不会被雷击损坏。
第4个回答  2019-06-08
漩涡的产生。这可能很多人听说过南北半球漩涡方向不同的说法,但是这里面有点误解。先说产生漩涡的原因,源于科里奥利力。这个力是因为物体相对转动参考系具有某个特定方向的速度产生的,会使物体偏离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在像水池、浴缸放水的时候,水流速度并不快,科氏力的作用微弱,容器或管道的形状才是决定水流能否形成漩涡的根本原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