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中显示屈原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句子

如题所述

  1、显示屈原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句子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原句是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3、注释
  我用菌桂的嫩枝连缀起蕙草,再绞起胡绳的一串串花蕊。
  我是如此虔诚地效法古代的圣贤,绝非一般世俗之徒的穿戴。
  我不能和今人志同道合,但却心甘情愿沐浴彭咸的遗辉。
  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生的航道充满了艰辛。
  我只不过是洁身自好却因此遭殃受累,早晨去进谏,到傍晚就遭毁弃!
  他们毁坏了我蕙草做的佩带,我又拿芬芳的白芷花来代替。
  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
  我只怨君主啊你是这般无思无虑,始终是不能明察我的用心。
  你周围的侍女嫉妒我的姿容,于是造出百般谣言,说我妖艳狐媚!
  那些贪图利禄的小人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方圆和规矩他们可以全部抛弃。
  追随着邪恶,背弃了法度,竞相以苟合求容作为处世准则。
  我忧郁烦闷,怅然失意,我困顿潦倒在这人妖颠倒的时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04
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汉族,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 《九歌》、 《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部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居》《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天问》一篇等等。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参考资料:gogle

第2个回答  2009-04-04
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4-04
和二楼答案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