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理论的课程的类型

如题所述

课程的类型是指课程设计的不同种类或方式。
(一)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根据教学内容是重知识体系还是重生活经验来分类,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这是课程的基本类型。
1 .学科课程
亦称 “分科课程 ” 。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学科课程论认为各学科的逻辑体系,反映了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教学内容应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严格地按每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组织教材。分科学习,能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
学科课程的优点:
* 重视每门科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 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基础知识,也易于教师教授。
* 学科课程的缺点:
* 不重视相互联系,造成和加深了学科的分离;
* 不利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
* 更多地关心学习结果,获得现成知识,
* 不关心学习过程、学习方法
* 不利于学生辩正思维的发展;不重视或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2 .活动课程
* 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
* 它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由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亦称经验课程。
* 特点:
* 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动机、需要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课程的组织不是多学科的分科并进,而是综合性的单一课程;
* 课程顺序不考虑逻辑结构只强调心理结构;
* 课程进度无严格规定,以学生的态度和兴趣的发展变化随意删定。
* 活动课程以儿童的某些基本动机作为教学组织的中心,以代替学科作为课程的基础。
* 一般认为学习者的动机可分四类:
* ( 1 )社会动机,即跟其他儿童一起活动的欲望;
* ( 2 )建设动机,即建造东西和加工原料的欲望;
* ( 3 )探索动机,即好奇的倾向以及实验的愿望;
* ( 4 )表演动机,即欣赏和创作各种文艺作品的愿望。
* 活动课程的范围和教材的选择,就是围绕着这些动机来进行的。
* 优点:
* 重视课程要适合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理,
* 重视在活动中进行教学和教育,
* 把教学从教的外在重心转移到学的内在重心上来,
* 在促进儿童积极学习方面十分可取。
* 缺点:
* 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影响了系统的知识学习,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片断、零碎的知识,最终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
* 我国提倡的活动课程与杜威的活动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 它吸取了实用主义活动课程的下列优点:
*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获取一定的直接经验;
* 重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 注重学生智能的发展。
* 新型活动课程同实用主义活动课程的质的区别在于:
* ( 1 )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课程结构的优化原理为理论基础,而不是以主观主义经验论为理论基础。
* ( 2 )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即在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指引下,按照社会要求与学生需要相结合的准则,全面确定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与活动方式,促进学生的基本素质充分而有特色的发展。 新型活动课程的设计虽充分重视学生的需要与兴趣,但并非只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确定活动项目与活动内容。
* ( 3 )在中小学课程设置中处于辅助地位。小学活动课程的课时最多不超过总课时的 10% 。各段活动课程的内容与学科课程的内容具有相辅相承关系。
*( 4 )既有结构性,又有一定弹性。
* ( 5 )既有灵活性,又有一定计划性。这是我们提倡的新型活动课程的本质特征。
综合课程和核心课程 * 1、综合课程 * 主张实行分科教学但又要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采用合并相邻领域的学科,以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材组织在一门综合的学科中。
* 根据学科课程综合的程度不同,可以把学科本位综合课程划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种形态。
* 所谓“相关课程”,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既在一些主题或观点上相互联系起来,又保持各学科原来的相对独立。
* 例如,物理、化学、数学在某些主题上的联系;历史、地理、公民在某些主题上的联系;语文、历史、音乐在某些主题上的关联等等。
* 所谓“融合课程”,是将有关学科融合为一门新的学科,融合之后原来学科之间的界限不复存在。
* 例如,历史、地理、公民融合为综合社会科,物理、化学、生物融合为综合理科,植物学、动物学、解剖学、生理学融合为生物学,西方历史、西方地理、西方音乐、西方文学可以融合为西方文明等等。
* 所谓“广域课程”,是指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
* 广域课程与融合课程的相似:都是围绕一个所选择的组织核心而将分支学科组织为一个新的课程整体,而且被整合的每一门学科都将失去其独立性。
* 广域课程与融合课程的区别:广域课程在范围上要比融合课程来得大。融合课程的范围主要限于与学科有关的领域,而广域课程则不仅包括与学科有关的领域,人类的所有知识与认知的领域都可以被整合起来。像“19世纪西移美洲的移民”这样的主题可以整合所有知识领域,而不只是相关学科,由此形成的课程即是广域课程。
* 优点:
* 减少课程设置中的分科数目,使教给学生的知识比较完整,更加接近生活。
* 存在的问题:
* 教科书的编写有一定难度;
* 培养的师资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
* 2、核心课程:亦称“问题课程”。
* 是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师小组连续教学的课程。
* 旨在把独立的学科知识综合起来,并谋求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 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或者说影响学生的方式来区分,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 1 .显性课程
* 显性课程,亦称“正式课程”、“公开课程”“官方课程”。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它按照编制的课表实施,是教材编辑、学校施教、学生学习和考核的依据之一。
* 2 .隐性课程
* 隐性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
* 杰克逊1968年在其《课堂中的生活》一书中提出。
* 学校校园中存在三类隐性课程:
* 物质性隐性课程。学校建筑、人造自然环境、校园生活水准。
* 制度性隐性课程。人际交往准则(师生、学术、朋友交往)
* 心理性隐性课程。师生特有的心态、行为方式、价值观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