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花非花》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主旨

如题所述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注释】
   朝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蛆,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集评】
   杨慎《词品》卷一云:白乐天之辞,予独爱其《花非花》一首,盖其自度之曲,因情生文者也。“花非花,雾非雾”,虽《高唐》、《洛神》,奇丽不及也。张子野衍之为《御街行》,亦有出蓝之色。
   茅瑛《词的》卷一云:此乐天自谱体也。语甚趣。
   沈雄《古今词话·词辨》卷上云:《花非花》,近刻有作古风者。唐诗《揽香集)中收此。
  【评析】:《花非花》是变格的仄韵七绝,他把前二句各分为三三句法。其实是为妓女而作的,“花非花”二句比喻她的行踪似真似幻,似虚似实。唐宋时代旅客招妓女伴宿,都是夜半才来,黎明即去。元稹有一首诗《梦昔时》,记他在梦中重会一个女子,有句云:“夜半初得处,天明临去时。”也是描写这一情况。因此,她来的时间不多,旅客宛如做了一个春梦。她去了之后,就像清晨的云,消散得无影无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