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1-10
作为中学生,心理上还没有成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还处在一个形成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激烈,现实越来越要求人才具有独立性、自主性、较强的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就中学生而言,这些其实就是素质的全面培养,它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中学语文教学要发挥语文教育在发展中的多重价值和综合功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素质发展。从现在开始帮助中学生在精神上建立做人的原则和信念。只有将语文教育的养料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我们的语文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
一、加强赏析,产生心灵的共鸣
文章是作者感情积累的一种表现形式,初中的语文教材中以真情感动人的文章很多。语文教材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硬性的分析,忽视感观上的直觉。在教学上应做到既“赏”又“析”。在赏析中环其情感的共鸣,使课本中的文章发挥其培养情感、提高审美情趣,从而改善人格的功能。下面我将自己教学的一些经验总结为以下几点。
1.审美教育
语文教育中审美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师的责任就是找寻各种审美对象,让学生的审美目光都集中到那些美好的事物上,引发学生对美的感受的心理,达到最初级的审美体验。初中的语文教学课程内,有很多的美的语句,比如:“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材中以情动人的文章很多。语文教学中应不要过分强调理性的分析,忽视乃至取消形象思维,应做到既‘赏’又‘析’。在‘赏’中唤起情感共鸣,在‘析’对构成文章的个体作理性的分析与思考,使课本中的文章发挥其培养情感、提高审美情趣,从而改善人的基本素质的功能。”等等,学生从这些语句里面不仅学到优美的语言,更能引起心灵上的感应,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人格。
2.道德品质教育
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字写作,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一个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初中语文教程里,可能是“富贵不能淫”的文天祥,也可能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是“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也可能是“把酒当歌”的诗仙李白。当学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文章中,体验到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进入一种忘我的艺术境界,学生也就顺其自然地用心去体会人物的品质,再思考自己的行为或者处事原则甚至是爱国抱负。
二、从教材中获取人格教育
初中现行的韵文教材中,绝大多数都是名家名篇,像朱自清、徐志摩、欧阳修、张晓风、鲁迅、余秋雨等等,从古代的诗词到现代的散文都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比如海伦·凯勒《再塑生命》这篇课文,就给学生在面对人生中出现困境时应该怎么办做出了很好的解释,很多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不仅仅是佩服作者,更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一番思考,有的学生在周记里写道:“如果我的人生也出现困境,那么我是要做一只困兽,永远屈服于命运,沉在失落的谷底,还是要做一只待翔的雄鹰,等待重新展翅高飞?”
这些美好的文章不仅仅使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良好的教材,在教师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方面更是很好的文本。
三、在课堂上渗透人格教育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而且要在语文教学里体现人格精神,首先就要教师做到这一点,然后带动学生学习。上课时教师的语言要美,用美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初中课本中有很多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好文章,或者景美,或者情真,或者至善,或者理透。特别是在中国古诗词的教学当中,唐诗宋词往往情真意切,《如梦令》《蝶恋花》《声声慢》等等很多的词都很美。笔者在教授这些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这些美的意境,去找了很多的相关资料以及一些相关的散文,再组合成自己的语言给学生进行讲解。
选择优美的语言配上赏心的文章,就能从心灵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好的语言是载体,能使文章的美得到更好的充分的表达。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心灵。
结语
学生汲取人类优秀精神文化的重要过程就是不断地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语文的教学更是提升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学的道路还很长,任务还很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不断地寻找更好的教学方式,不断地挖掘语文课中的人格魅力,探讨教学中极为丰富的人格内涵,才能做好对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工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