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拟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位朋友的问题:

一.出处及其意义

    这位朋友所问的几句话出自《中庸》,原文如下: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这句话以为白话文就是:

    孔子说:“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但它却体现在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它。”


二、内容分析

    这几句话主要是借孔子对鬼神的论述,说明道无所不在,道“不可须臾离”。人们常用“鬼斧神工”来感慨大自然的神秘而伟大。古人认为,鬼神是天地间阴阳二气的表现,任何事物的完美,其外在表现为“神”,其内在表现为“鬼”。

     “鬼”就是回归自然之意。任何有生命、无生命的事物与生物,最后都将回归到最起始的自然状态,这就叫做“归”,也就是“鬼”的原意。

    如果懂得了这一层意思,就会知道天地的造化无处不在。“鬼神”就是造化之力,存在于宇宙之间,充满在人们的周围。所以,带着对大自然之力——“鬼神”的敬畏,祭祀鬼神,恭恭敬敬,感觉那鬼神就像在头上、在左右一样,这是礼的需要。

    这里,看上去讲的是对自然鬼神的敬畏,实际上是讲人不可欺心,因为处处有“鬼神”,不管是在明处还是在暗处。如果做到不欺心,那么就可以行中庸之道了。如果真正的施行中庸之道,那么怀有一颗敬畏之心也是必不可少的。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里所说的”鬼神“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其实,不管是“道”也好,“鬼神”也好,都是像空气一样,既看不见,也听不到,但是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任何人都离不开它。

三、《中庸》简介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自宋代开始,从《礼记》中分离出来,独立成书。朱熹将其与《大学》《孟子》《论语》合编为“四书”。该书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

    《中庸》一书是以“中庸”为思想核心,将中庸思想作为人类最高道德水准。“中庸”之义主要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中庸就是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另外,其中还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2

意思是:“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

原文是: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对原文的读解:
文章借孔子对鬼神的论述说明道无所不在,道“不可须臾离。”另一方面,也是照应第12章说明“君子之道费而隐”,广大而又精微。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是“隐”,是精微;但它却体现在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它,是“费”,是广大。

作一个形象的比喻,道也好,鬼神也好,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听不到,但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任何人也离不开它。

既然如此,当然应该是人人皈依,就像对鬼神一样的虔诚礼拜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