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暖秋色,月明清漏中”全诗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译文:

露水凝白,使得秋日景象也昏暗不明,月色清明,仿佛沉浸在声声滴漏中。

夜晚水气太重,把珍珠和金箔都沾湿了,露水一点一滴的落在玉盘上转眼消失。

竹林微微摇动,惊走了停留的鸟,草丛里的小虫在叫。满园的景色伴随着夜色,一同进入霜冻。

原文:

《秋露》

唐代:雍陶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扩展资料:

“白露暖秋色,月明清漏中”是描写秋日的露水的诗句,南朝宋.颜延之 《祭屈原文》:“秋露未凝,归神太素。” 隋.薛道衡 《老氏碑》:“春泉如醴,出自京师,秋露凝甘,遍於竹苇。” 唐.杜甫 《移居公安敬赠卫大郎》诗:“水烟通径草,秋露接园葵。” 这些诗句都是描写秋天露水的诗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白露。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作者:

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古代文学巨匠,出生于唐代 。工于词赋。少贫,遭蜀中乱后,播越羁旅,有诗云:“贫当多病日,闲过少年时。”

大和八年陈宽榜进士及第,一时名辈,咸伟其作。然恃才傲睨,薄于亲党。其舅云安刘钦之下第,归三峡,却寄陶诗云:“山近衡阳虽少雁,水连巴蜀岂无鱼“得诗颇愧赧,遂通向不绝。

大中六年,授国子毛诗博士。与贾岛、殷尧藩、无可、徐凝、章孝标友善,以琴樽诗翰相娱,留长安中。大中末,出刺简州,时名益重,自比谢宣城、柳吴兴,国初诸人书奴耳。宾至,必佯佯挫辱。

投贽者少得通。秀才冯道明,时称机捷,因罢举请谒,给阍者曰:“与太守有故。”陶倒屣,及见,呵责曰:“与足下素昧平生,何故之有“冯曰:“诵公诗文,室迩人远,何隔平生“吟陶诗数联,如“立当青草人先见,行近白莲鱼未知。”

又“闭门客到常如病,满院花开未是贫。”又“江声秋入峡,雨色夜侵楼“等句。陶多其慕己,厚赠遣之。自负如此。

后为雅州刺史,郭外有情尽桥,乃分衿祖别之所。因送客,陶怪之,遂于上立候馆,改名折柳桥,取古乐府《折杨柳》之义。

题诗曰“従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呼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它离恨一条条。”甚脍炙当时。竟辞荣,闲居庐岳,养疴傲世,与尘事日冥矣。有《唐志集》五卷,今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2

这首诗的意思是:

露水凝白,使得秋日景象也昏暗不明,月色清明,仿佛沉浸在声声滴漏中。夜晚水气太重,把珍珠和金箔都沾湿了,露水一点一滴的落在玉盘上转眼消失。竹林微微摇动,惊走了停留的鸟,草丛里的小虫在叫。满园的景色伴随着夜色,一同进入霜冻。

1、这首诗出自唐代雍陶的》秋露,全诗是:

《秋露》

唐代:雍陶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2、诗人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少贫,遭蜀中乱后,播越羁旅,有诗云:“贫当多病日,闲过少年时。”大和八年陈宽榜进士及第,一时名辈,咸伟其作。然恃才傲睨,薄于亲党。其舅云安刘钦之下第,归三峡,却寄陶诗云:“山近衡阳虽少雁,水连巴蜀岂无鱼“得诗颇愧赧,遂通向不绝。大中六年,授国子毛诗博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1-24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露水凝白,使得秋日景象也昏暗不明;月色清明,仿佛沉浸在声声滴漏中。”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雍陶的《秋露》

原文是: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诗文翻译:

诗咏秋天的露水。白露季节,月亮显得格外空明,窗帘沾湿,栖鸟因竹叶摆动而受惊,草丛里昆虫身上也滴着露水。满园夜色正长,天气转寒已到了白露为霜的时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