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白象居网红景点

如题所述

重庆有个小区叫白象居,因为建筑风格和地理位置的特殊,这里曾是电影《火锅英雄》《少年的你》等多部电影的取景地。



小区的楼宇之间有一个空中连廊,视野很好,可以拍到长江索道、东水门大桥等多个重庆地标,同时这里还有着重庆山城建筑特有的神奇,24层的高楼没有电梯,但在1楼、10楼、15楼都有出入口,每个出口出去居然都是马路。


正是这些特别之处,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来白象居打卡拍照。今年这个暑期,每天到白象居参观拍照的游客就有四五千人。


居民楼变身旅游打卡地


游客来了,问题也来了。白象居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景点,它本身就是一个老小区,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有500多户住户,居民以老年人为主。游客增多,给这里一些商户带来了商机,但也让不少居民不堪其扰。


一度有居民在小区门口挂起了“谢绝参观”的牌子,阻止游客进入,这在当时也引发了一些讨论。那么当地是否能在发展旅游和保障居民生活间找到平衡点?记者从5月底开始在白象居蹲点,通过近3个月的拍摄,记录下了白象居的改变。


今年5月23日,被誉为来重庆旅游必打卡地的白象居被围了起来,在入口处,多名人员值守,还挂有“居民住宅,谢绝参观”的字牌。居民王家明就是值守者之一,今年五一期间的一次经历让他忍无可忍,决定限制游客进入。


王家明的妈妈96岁高龄,患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当天由于身体不适需要紧急送医,王家明背着妈妈出门,一路上几乎走不通。王家明一路走一路请游客让一下,才走出来。好在王家明的妈妈到医院后,身体没有大碍。


除了游客,给居民带来困扰的还有商户。整个白象居的进出通道只有两米多宽,一些商户为了扩大经营面积,将冰柜、桌椅摆在店面以外的通道上。


居民们希望尽快解决这一问题,还他们生活的安宁。有的居民直言:“这是小区,不是旅游区,游客不能进来。”然而,对于一些小区居民和租户来说,游客的到来其实也给他们带来了商机,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熊学清和李三文是夫妻,2004年他们从农村来到白象居,买下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小房子。之前卖过串串香,从去年六七月份,卖起了饮料和旅游纪念品,每个月大概5000多元的经营收入,这也是他们的养老钱。


在空中连廊还有不少经营者是租赁户。牟远红就是其中之一,这间铺面面积约50平方米,以卖小吃为主。由于白象居持续升温,从今年7月开始,虽然他们的月租从1500元涨到2000元,但生意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能赚上万元。由于之前开过奶茶店欠下十多万元债务,加上要抚养两个小孩,经济并不宽裕。靠着这个小吃店,他们一边还债,一边维持生计。


目前,这里已经形成了饭店、咖啡店、小卖部、纪念品商店等完整的旅游商品业态。当地街道负责人坦言,白象居是自发形成的网红打卡地,房屋绝大部分产权属于个人,若要开发商业旅游,需要征求居民同意。但对于这些已有经营者,如果一刀切,全部取缔并不现实。


重庆市渝中区朝天门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赵亚南介绍,在这里居住的居民或者产权人多数都是收入比较低的,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甚至有一些根本就是周边偏远一点的农村到城市里来打工,或者到城市里来找这种工作的这一部分人群,本来就需要这么一个收入来源,如果一刀切,把他们全部都关停了,有可能直接斩断这些老百姓的生活来源。


在当地旅游部门看来,白象居的火热对带动渝中区全域旅游发展是有益的,虽然这里不是政府打造的旅游景点,但他们很欢迎游客的到来。


渝中区文化旅游委副主任邓琳介绍,白象居是一个非常具有重庆特色的一个地方,也拉动了周边的旅游经济发展,对于我们文旅委来说,这也是乐见其成的,我们正在居民的需求和游客需求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和契合点。


寻找居民游客商户之间平衡点


想要找到居民、游客、商户之间和谐共处的平衡点,这对基层管理者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和考验。解决各方诉求的痛点,首先可以从哪里入手呢?


“谢绝参观”的牌子立出两天后,也就是今年5月25日,白象居又开门迎客了。


居民们表示,他们立“谢绝参观”的牌子,并不是站在游客的对立面,而是反对无序管理。拒客事件发生后,街道也多次组织各个部门商量对策,目标很明确,白象居要管起来,但方法不是堵门。


最终由渝中区统筹经费,在游客集中的地方和居民通道安装了16个摄像头,及时地掌握人流情况,适时实施分流。今年端午节期间,因为人流量太大,社区用围栏把白象居入口暂时封闭,分批放行,对于团队游客还需要登记才能进入。这样一来,游客扎堆得到一定缓解。


此外,一些白象居居民还自发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劝导游客文明打卡。由于是自发组织,日常主要是看谁有时间就谁去,没有制度约束,效果并不明显。


对于经营者的占道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八条相关规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占用、堵塞疏散通道。于是街道联合多个部门,对占道经营动起了真格。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占道经营、游摊小贩得到了规范。


居民自治让白象居迎来转机


为了更长久更有效地平衡各方利益,经过多方探讨,当地政府决定推动居民自治。今年6月28日,由当地社区牵头,居民自愿报名参加,白象居自治服务队正式成立。街道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居民自治服务队应该定位在服务上面,更好去赢得居民、游客、和商户的信任。


今年7月29日,白象居门口两名游客发生了一起冲突,虽然队员劝开了一次,不一会儿两个人又打了起来,这名队员再次用身体挡在他们中间,最后矛盾没有升级。


白象居居民自治服务队队员刘长秀说,因为他们是服务于这些居民和游客,处理这种事情,所以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他们都要劝解和挺身而出。


因为渝中区老旧小区较多,没有物业公司的小区如白象居,由社区统一成立了自治物业服务中心代为管理。为了让居民自治管理服务可持续,自治物业服务中心在白象居的公共区域设立管理服务站,除了为游客提供咨询、失物招领等服务,还聘用人员在这里售卖冷饮,所有营业收入作为小区公共收益,用于白象居自治服务工作。


下一步他们还打算让白象居的公共收益更加多元化,除了用于自治服务,还要反哺当地居民,改善公共设施,让居民、游客、经营户参与到共建共享共治中来。


重庆市渝中区朝天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申航介绍,后续我们还有个打算,联合辖区的一些旅游公司,由自治队为游客推荐一些酒店,为他们规划一些旅游线路,提供一些有偿服务,作为白象居的公共收益,用于粉刷墙壁,整修公共设施,让居民看到白象居的变化,让这个自治能够长期长效自转下去。


延伸


共治共享 让“网红”景点变“长红”经典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程德安介绍,基层治理不光是政府的事,也是百姓的事。在白象居的治理过程中,有街道办,有派出所,有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同时还有民间的自治组织,就是政府的力量和百姓的力量形成了合力。还有就是在共治中要做好共享,我们把一个社会管理得有序,要以利益的合理分配机制为引导。在白象居的治理过程中,让居住户、经营者、游客三方的利益都得到了合理的保障。


白象居“拒客风波”发生之后的这几个月,当地在基层治理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基本方向就是在街道社区的指导下,完善居民自治,发挥居民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用居民之间多年来形成的情感纽带,推动各方共同维护小区秩序,在居民、商户、游客中寻找最大公约数,寻找和谐共处的平衡点。也希望更多有类似问题的地方,能够一起探索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方式,平衡好文旅发展与日常生活,让“网红”景点变成“长红”经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