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由来100字介绍

如题所述

元宵节,亦称“上元节”,起源于汉代。据记载,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后来,周勃、陈平等人协力铲除吕氏势力,拥刘恒为汉文帝。为了纪念这一天,汉文帝将正月十五定为了元宵节。
元宵节的习俗之一是吃汤圆。汤圆,又名“汤团”、“元宵”,起源于宋代。汤圆有咸、甜、荤、素之分,制作方法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
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重要活动之一。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
赏花灯也是元宵节的重要活动。汉明帝永平年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元宵节在唐朝发展成最热闹的世俗狂欢节。宋朝,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到了清朝,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元宵节在清朝则只有三天,但是灯火璀璨,灯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现代,元宵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