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韵所体现的意味的句子

如题所述

声韵所体现的意味的句子,如下: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简单的文字勾勒出深邃的意境。如何学习古典诗词传承优秀文化?吟诵是中国传统读书法,是汉诗文的传统读法。

读法承载着意义,是言外之意的主要载体,影响着对诗文的理解和传承,尤其古人的心态、古诗的意境,只有吟诵的时候最接近,最能体会。只有在吟诵中,方能领会古诗押韵有讲究,才能感悟平长仄短皆有情,亦能理解故意出律有蕴含。

一、押韵有讲究

押尾韵是汉诗最基本的特征。清代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说:“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有这样一段话:“韵字开口度越大者,越容易表现昂扬之情;开口度小,则易与凄婉之情吻合。”“用韵如用兵”,诗人最重视押韵,一定会慎重选韵,韵的声音基本上决定了一首诗的情感格调。

根据“入声短促急收场,韵脚拖长声高远”的吟诵规则,韵字拖长、响亮,韵的意义被强化和放大,是诗人情感和诗文含义的直接反映。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内容都涉及古代的儿童生活,都表现童真童趣,但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仅从用韵就可知晓。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押的是“ɑ”韵,古代称之为“麻”韵,发音时嘴巴张得很大,给人一种打开、伸展的感觉。所以,吟诵时拖长“a”往往有单纯明朗或呼喊、感叹的情绪,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表达的就是开朗之意。

田家男耕女织,孙辈也在练习劳动,老人们可以安享晚年了,多么祥和幸福的场景,当然是开心开朗。而四年级学习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押的是“微”韵,比较细弱的闭口韵,拖长读,表达的是珍爱与闲适之情。

同样,本课《村晚》押的是“支”韵,也是闭口韵,发音时需要咬住牙齿,声音又细又长,有细薄、绵长之感,吟诵时拖长,可以感受到一份悠然和惬意。

拖长吟诵韵脚“陂”“漪”,表现池塘的波光旖旎,“吹”字拖长,感到笛曲的悠扬自在。不必细讲含义,以声传情,牧童的逍遥悠闲在吟诵声中展露无遗。而《稚子弄冰》押的是“庚”韵,在古代是比较雄壮的一个韵。

一二句“冰”“钲”字拖长,表现稚子的欣喜得意、自得其乐的心理活动。而第四句忽然碎地声,转折和对比强烈,“声”字拖长,表现儿童的懊恼情态。全诗形、色、声、意俱美,吟诵声引人入胜,能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的可爱、诗人的喜爱。

韵让古诗有了“言外之意”,韵的声音意义和诗的字面意义相结合,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吟诵古诗读好韵脚,就抓住了诗人的诗思诗心,掌握了诗歌的情意情愫,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气韵生动的独特魅力。

二、平仄皆含情

古诗文是吟诵着创作出来的,声音的起伏跌宕、长短错落、高低有致是有含义的。吟诵的时候,按照一二声平三四仄,平声低长仄高短的规则,平声的字音拖得很长,有延展之感。

仄声读高,表示强调。节奏点上的字读长、读高,字音本身的意义就被加强、突出,从而让诗词的意义完整、深刻地表达出来。

如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编排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

诗人寓离情于写景,首句故人西辞黄鹤楼五个平声字“人”“西”“辞”“黄”“楼”,吟诵时每隔一两个字就拖长一下,可感受到孟浩然与李白告辞时的依依惜别。

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又是两个平声,长音吟咏,三月扬州繁花似锦、烟雾迷蒙的美景在脑海浮现,沉浸其中,渐入佳境。

三四句写友人的小舟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影”“见”“际”读高,强调孟浩然的小舟已经不见踪影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还在远远目送“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孤帆”一直到“碧空”,到“长江”尽头,“空”“江”都拖长音读,体现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情深义重。

再如,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编排的《游子吟》的吟诵。

临行密密缝,“密”为入声字,读得短促,更能表现母亲的不舍与心情的沉重;相对仗的是意恐迟迟归,迟迟归三字是短平、中平、长平,三个平声在一起,可见母亲的担忧如长长的路,无尽头,好漫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春晖”又是三个平声在一起,声音拖长想象太阳的光辉光芒万丈。三春晖成为伟大母爱的代名词,相对应的“寸草”比喻儿女,两个仄音强调儿女回报的微弱。

在强烈的对比中,在深情地吟诵中,声情一体温润人心,学生自会激荡起内心的感动,激发感恩之心。

诗言志“歌咏言”,吟诵声中,语言文字鲜活起来,变成意象生动的画面,促进文意理解。吟诵声中,调由心生流露真情,让深藏在中国人体内的传统文化基因被激活,传承雅言传承文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