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高适是什么关系 长安三万里

如题所述

《长安三万里》李白和高适是好朋友。

一、《长安三万里》剧情简介

安史之乱后数年,吐蕃大军入侵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适交战不利,长安岌岌可危,困守孤城的高适向监军太监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一生往事。

在高适的回忆中,他曾三回梁园,三上黄鹤楼,三入长安,两下扬州,每一次的前往与离去都见证了李白、杜甫、李龟年、哥舒翰等唐代群贤各自的人生转折,以及潼关之战、安史之乱等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

二、李白和高适的恩怨

历史上李白与高适年岁相仿,唐朝有漫游之风,再加上杜甫,三人曾一起漫游梁宋。李白是一个狂放之人,这种漫游在他的诗中似乎没有留下太多记忆。不久,三人受北海太守李邕的邀请,再次相会,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三位诗人结伴同游,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然而,这段友谊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发生了变化。天宝十二载,高适谒见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任掌书记,很受信任。“安史之乱”爆发,他又协助哥舒翰防守潼关。潼关陷落后,高适追随玄宗西行,被授予侍御史和谏议大夫之职。

之后,永王李璘在江南造反,唐肃宗任命高适为淮南节度使等,讨伐永王。此时的李白一直在江南一带游荡,受永王李璘征辟入幕。就这样,高适和李白各为其主,身处不同阵营。

李璘叛乱被平定后,李白东躲西藏,最后还是被捕。他向高适求救,甚是可怜。但高适应该并未出面相救李白。周勋初《高适年谱》说:“高适对李白之厄难,似无所帮助。”后来,李白被流放至夜郎,行至白帝城,遇赦放还,写了千古名作《早发白帝城》。

李白和高适人物简介

一、李白人物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 。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二、高适人物简介

高适(704年 —765年),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

高适早年家贫潦倒,壮年时期多寓居梁宋一带,曾与李白、杜甫等人交游。近50岁时经张九皋 推荐中有道科进入仕途,任封丘县尉,不久辞去。后得哥舒翰赏识,入幕为掌书记。

安史之乱后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潼关陷落后曾请缨守长安,未果,在玄宗西逃后间道追之,升侍御史。

至德元载,玄宗封诸王分镇天下,高适切谏不可,升谏议大夫。后被肃宗召见,分析江东局势,肃宗奇之,任为御史大夫兼淮南节度使、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平永王之乱。

高适为官“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权宦李辅国忌其才,数加诋毁,遂被贬为太子少詹事 ,后历任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封渤海侯。 谥号“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