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爱国的古诗词

如题所述

中秋爱国的古诗词如下:

1、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赏析:《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写中秋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

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

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2、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赏析: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此组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杜甫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

“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

“蓬”,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比喻自己飘泊无定的生活,隐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赏析: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

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