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课堂实录

如题所述

关于比的意义课堂实录如下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材解读

为了突出“比和比例”的独立性、重要性,新版教材把《比》这部分内容从“分数除法中拆分出来,编成一个独立单元。

比不仅与分数除法有联系,与分数、除法等知识的联系更加紧密和重要。比的知识是学习比例相关知识的必要基础,把“比”单独设单元,能使学生从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这一角度去认识比,而不仅仅从运算的角度去理解比,有利于学生代数思想的培养。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分数乘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加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分数乘除法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又是学习比例相关知识的知识基础。

比的内容主要有: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法,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按比分配。

由于本单元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创设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为学生搭建充分表达自己思考过程与结果的平台。

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知识,开展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进行类比和推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自己的有条理的思考,解决新问题,得出新结论

教学赏析

米文梁老师执教的《比的意义》节课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生活情境入手,通过教师适时的讲授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层层深入,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实现了教学目标。

1、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扎实有效地教学同类量的比。

新课伊始,教师通过创设调配蜂蜜水这一生活情境,组织、引导学生在理解调配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了模拟调配蜂蜜水的活动。这一情境的创设,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其中。在经过三次模拟调配活动后引出了比。

学生对于同类量的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这一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注重强调了用比表示两个数量关系的时候还要规范地描述,即说清楚谁和谁的比。

2、在辨析中加深了对于不同类量比的意义的理解,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初步认识了比之后,教师出示了三组信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进行辨析,解决“每组信息中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能用比表示吗”的问题。前两组信息是时前面所学内容的巩固与练习;第三组信息中的两个数量属于不同类量,不同类量的比表示一种新的量。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时教师给了学生充分地观察、对比的空间和时间,期待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从而发现它与同类量比的本质相同,都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相除的关系。当发现学生无法很好地进行迁移的时候,教师适时介入,提出“只要两个数量相除的商有意义,就可以用比表示它们相除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又通过一组巩固练习,加深了对于不同类量比的意义的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留出了自主理解的空间,在充分的体验中进行了必要的讲授。

3、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关于比的知识点比较多,并且比较零碎。在比的概念建立之后,教师放手给学生自学这一部分,然后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的方式共同学习。这样做,一方面将零碎的知识点进行了合理的串联,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学生将零散、复杂的知识点梳理得清晰、明确、深入。

4、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在模拟调配蜂蜜水的教学活动中,三种调配方案可以用不同的比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但调配的蜂蜜水的口味却是不变的。正可谓“润物细无声”,这一环节的设计为今后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