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让老人带孩子了,当心你的孩子正在被“带坏”

如题所述

在我们小区门口,有一家幼儿园,其门口的空地上有一片被栅栏围起来的区域。这片区域在周末会放置一些玩具,如摇马、脚踏车和跷跷板等,吸引了很多周围小区的家长带着孩子来玩耍。
上个周末,天气晴朗,我和宝爸带着我们的女儿若兰去附近的公园游玩,回家途中,我们经过幼儿园门口,看到很多小朋友在玩滑梯。若兰看到后,也要求加入。我们刚进门,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就拿着玩具木剑飞奔过来,一边跑一边挥舞着剑,差点伤到若兰。幸亏我及时反应,闪开了。
我们决定在滑梯边上休息一会儿,因为走了很远的路,也有些累了。但那个小男孩又跑过来了,我又伸手挡开了他差点打到若兰头上的木剑。小男孩并没有停下来,继续挥舞着剑在空地上奔跑,几分钟内就有几个孩子被打到。有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甚至被打哭了。但一个坐在台阶上的老太太只是喊了一句“别乱跑了”,就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也没有让小男孩道歉。
过了一会儿,若兰去玩摇马。一个差不多大的小女孩站在旁边,明显也想坐。旁边的宝妈就让若兰先玩一会儿,小女孩乖巧地说了“谢谢”,然后才坐上去玩。
若兰正骑在一个塑料小马上玩得起劲,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推着一个独轮车跑过来了。他经过若兰身边时,不小心蹭到了若兰的腿。紧跟在他后面的宝妈立刻喊道“林一博(发音),你蹭到小妹妹了”。她一边喊着自家孩子,一边赶紧上来查看若兰是否受伤,并道歉。因为天气凉了,若兰穿得挺厚的,只是轻微地蹭了一下,所以我并没有在意,若兰也继续玩。但那个小男孩还是推着车又跑回来,向若兰说了“对不起”。
天色渐晚,大人们开始喊孩子们回家。这时,我看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坐在滑梯的台阶上,脚不停地乱蹬,嘴里喊着“我不会去,谁让你出来的晚?”一个奶奶(也可能是外婆)一边把小女孩从滑梯上往下拉,一边说“现在天黑了,我们先回去,明天早点过来玩”。小女孩并没有起来,还把老人蹬了一个趔趄,老人又上前想把小女孩抱下来,小女孩竟然抬手就给了老人一巴掌。
那天玩了一整天,我们都挺累的,回家吃了晚饭就睡了。第二天早上,若兰爸爸突然对我说:“我们不让老人帮忙带孩子是对的。你看昨天,妈妈带的孩子,都乖巧懂事,有秩序感,懂礼貌。老人带的孩子,一个个的都蛮横霸道。”
我说:“是呀,老人带的孩子和父母带的孩子,差别还是挺大的”。
宝爸说:“老人会把孩子带坏的。幸亏我们没把若兰留给老人带。”
我笑道“这话你跟我说可以,跟别人可不能说。老人帮忙带孩子,已经是情分了,你还挑三拣四的。”
宝爸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孩子还是父母带比较好。老人都太惯着孩子了。”
我当然知道宝爸的意思。其实,我家若兰刚出生的时候,宝爸是希望老人能帮忙带的。一方面,从社会习俗来说,奶奶带孙子(女),那是“天经地义”(虽然法律上奶奶没有带孙子的义务,但社会习俗确实如此)的事情,身边的人都是这么做的。另一方面,我们都出身普通农村家庭,没什么“家底”,我在家带孩子,单靠宝爸一个人挣钱养家,确实挺紧张的。
但当宝爸把这个想法说给婆婆的时候,婆婆却面露难色(婆婆是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我家宝爸和小姑子都是外婆带大的,婆婆根本就没带过孩子)。对此,宝爸颇有怨言,甚至当着婆婆的面说“一家人就应该齐心协力,相互配合。人家哪个奶奶不带孙子?”我娘家妈妈倒是愿意帮忙带,但希望我把宝宝留在老家,因为她在城里住不惯。最后,我决定暂时做一段时间的全职妈妈,自己带孩子。
如今,若兰已经22个月了,聪明伶俐,乖巧可爱,身边的亲戚朋友无不称赞我们把若兰“养得好”。对此,宝爸是颇为得意的。这次通过幼儿园里的对比,宝爸看出了奶奶带的孩子和妈妈带的孩子的巨大差异。因此,才会发出“幸亏我们没把若兰留给老人带”的感慨。
现在很多年轻人夫妻,为了打拼事业,或者为生活所迫,都会将嗷嗷待哺的孩子交给老父母,这样不仅能省下雇保姆的开支,而且还不用担心孩子被“虐待”(保姆虐待孩子的新闻实在是让人心惊啊)。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帮助子女照顾看孩子的比例达到66%,2岁半以前的儿童中,主要由爷爷奶奶辈照顾的比例高达70%,3岁以上占40%,家中老人成为带娃“主力军”!但孩子的教育依然是家庭的首要责任,年轻父母出门赚钱,把孩子给老人带,但这也正是弊端的开始。
1、父母长期的“缺失”,容易造成孩子的情感缺失。3岁之前,是孩子构建安全感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建立自我意识的关键期。如果把孩子直接丢给老人带,父母长期的“缺失”,就会让孩子对父母情感上产生隔阂,甚至产生抱怨。这影响到父母在他们心中的位置,影响到孩子成长的价值观等,容易形成敏感、脆弱、暴躁等极端的性格特征。这不但对孩子,对家庭造成影响,今后也将可能对社会造成影响。
2、老人的溺爱和放纵,容易使孩子产生性格缺陷。许多老人家常会存在着一种补偿心理,将自己年轻时无法给予子女的优渥生活照顾,全数转移投射在孙子女身上,而这种宠爱往往很容易变成毫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使幼儿过于“自我中心”,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每当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时,老人一般采取顺从的方式,这样孩子的错误不能及时改变,不合理的要求越来越多,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采取吵闹、哭等方式逼老人就范。
在祖父母庇护下的孩子,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极端胆小怕事、不合群、寡言少语、应变能力差、性格内向;另一个极端则是放纵欲强、专横跋扈、难以管理、性格外向,在家里是个“小霸王”,到了外面却毫无独立能力,碰到问题,只知道躲到大人的身后寻求保护。
3、老人的包办替代和保护,剥夺了孩子实践学习的机会。老人比年轻人溺爱孩子,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凡事都包办代替。因为心疼孩子,不让孩子做家务,吃饭帮他们端碗盛饭夹菜、帮他们洗衣服,整理床铺,这些都不让孩子自己去做的话,很容易造成孩子懒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些行为,其实是减少了孩子自己实践的机会,束缚了孩子的手脚,让孩子错过了“自己整理、物归原位、自己吃饭”的敏感期,容易阻碍婴幼儿的独立能力的发展,使他们一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只会叫喊着等别人来帮忙,不会尝试、锻炼,只有哭闹和发脾气。
很多老人和父母甚至连孩子说话都要帮他们回答,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没办法得到锻炼。这样也就减少了孩子自己去学习的机会,等将来真正开始学习的时候,他们的适应能力会比别的小孩慢很多,甚至根本适应不过来。
4、错误思想观念的引导,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老人的观念是,孩子吃得多,就长得好发育好,习惯不停地喂,及至追着喂。有可能孩子已经吃饱了,但是老人总是会觉得孩子没有吃够,然后就不停地让孩子吃东西,当孩子不愿意吃时,还会用零食哄着喂,很容易造成孩子积食、不消化。严重的甚至会损伤孩子脾胃,降低孩子身体免疫力,冬天孩子很容易就会感冒发烧咳嗽。
另外,老人体寒怕冷,于是他们觉得冷的时候就会觉得孩子也冷,然后习惯地给孩子穿很多。除了生下来偏弱的孩子,一般的孩子们都体温比较高,不怕冷。结果孩子一运动,就容易出汗,汗凉了,孩子一热一冷,反倒更易生病。
5、教育观念陈旧,对孩子的探索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造成“限制”。老人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教育及养育观念相对滞后,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变。有些老人根本不会意识到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现的“捣乱”、“破坏”等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这样很容易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容易使孩子难以形成友好交往和优良品质(如谦让、爱劳动)。他们落后的教育模式就会影响宝宝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导致宝宝缺乏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意识。
年轻的父母们,千万不要以为把孩子丢给老人,自己就不用管了。老人帮忙带孩子,确实是情分,我们要知道感恩。但是,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说,我真的不赞成让老人带孩子,他们确实很容易把孩子“带坏了”。而且坏习惯一旦养成了,你再想改就难了,还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和婆媳战争。所以,做父母的,孩子还是尽量自己带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