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题所述

  1、《藏戏》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感受到藏戏独特的魅力和它带给人们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艺术享受。
  文章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2、中心思想:作者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描写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形成过程以及鲜明的特色。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3、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因此,藏戏一直受大家的喜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19

戏的演出分为三个部分:开场仪式戏“阿若娃”、正戏“雄”和吉祥收尾仪式“扎西”。

开场仪式又称“温巴顿”或“甲鲁温巴”,其内容主要是净场祭祀,祈神驱邪,祈求祝福,并介绍剧情。表演时先是温巴戴着面具又唱又跳,然后甲鲁领着一群仙女出场歌舞,借以介绍演员,讲解正戏的剧情,招揽观众。演出时间长则三天三夜,甚至六七天;短则二三小时,皆由戏师控制决定。

其表演形式为:全体演员,不论是否扮演剧中角色,全部出场,围成半圈,轮到自己表演时,即出列表演,其余时间参加伴唱和伴舞。

藏戏的传统剧目相传有“十三大本”,经常上演的是,《文成公主》《诺桑法王》《朗萨雯蚌》《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等“八大藏戏”,此外还有《日琼娃》《云乘王子》《敬巴钦保》《德巴登巴》《绥白旺曲》等,各剧多含有佛教等内容。

扩展资料: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藏戏大约起源于距今600多年以前,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西藏藏戏是藏戏艺术的母体,它通过来卫藏宗寺深造的僧侣和朝圣的群众远播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的藏语地区,形成青海的黄南藏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川的色达藏戏等分支。印度、不丹等国的藏族聚居地也有藏戏流传。

白面具藏戏经典剧目《扎西雪巴》其实是藏戏演出的开场白,就是在开场时进行净场祭祀、祈神驱邪。它起源于藏戏最早的形式“温巴顿”,主要有几种角色:一是仙女“拉姆”,她们头戴彩冠,身穿彩裙,代表了仙女的祈福;二是重要的“温巴”,即猎人,带有早期藏戏的特征;再就是“甲鲁”,他们头戴大红高帽,身穿衣领上配有十字四花装饰的氆氇大袍,代表了长老。

白面具藏戏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大多数唱腔的开头都由类似模拟动物吼叫声为引子,这是根据西藏歌音七品的基本要求而设计唱腔的结果。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藏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4-11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姊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
演出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顿”,主要是开场表演祭神歌舞;第二部分为“雄”,主要表演正戏传奇;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藏戏的传统剧目相传有“十三大本”,经常上演的是,即《文成公主》《诺桑法王》《朗萨雯蚌》《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等“八大藏戏”,此外还有《日琼娃》《云乘王子》《敬巴钦保》《德巴登巴》《绥白旺曲》等,各剧多含有佛教内容。藏戏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演员不化妆,主要是戴面具表演。藏戏有白面具戏、蓝面具戏之分。蓝面具戏在流传过程中因地域不同而形成觉木隆藏戏、迥巴藏戏、香巴藏戏、江嘎尔藏戏四大流派。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3-07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姊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
演出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顿”,主要是开场表演祭神歌舞;第二部分为“雄”,主要表演正戏传奇;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藏戏的传统剧目相传有“十三大本”,经常上演的是,即《文成公主》《诺桑法王》《朗萨雯蚌》《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等“八大藏戏”,此外还有《日琼娃》《云乘王子》《敬巴钦保》《德巴登巴》《绥白旺曲》等,各剧多含有佛教内容。藏戏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演员不化妆,主要是戴面具表演。藏戏有白面具戏、蓝面具戏之分。蓝面具戏在流传过程中因地域不同而形成觉木隆藏戏、迥巴藏戏、香巴藏戏、江嘎尔藏戏四大流派。
第4个回答  2019-06-04

本文紧紧围绕着“藏戏”这个主题展开描写,介绍。先讲述了高僧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招来的只有一片哄堂大笑。但唐东布杰并没有气馁,在山南琼结认识了七位能歌善舞的姑娘,于是他们以歌舞说唱的形式,来表演故事,传说。劝说人民共同修桥。就这样,唐东杰布留下了58座铁索桥,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面具使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以雪山江河做背景,立体生动。艺人的腔调、动作丰富多彩,观众们随心所欲,优哉游哉,毫无倦意。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授下去的。

【本内容有点长,可根据自身需要自由删减、修改,谢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