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散文《秋夜》中,第一段说“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为什么这样写呢?不能合起来说么,分析

这样写有何深刻含义呢?在下愚钝,望达人指教。

鲁迅没有直说“我的后园有两株枣树”,而分成四个短句,后两个短句还有重复之嫌。在语调上,这是鲁迅沉重心态的反映。他出门来到后园,第一眼看到了一株枣树,接着扫视,又看到了一株枣树——这也是作家的视野所及,录为文字的一种客观表现。另外,鲁迅的语气和文字,在这里显示为一个徐缓的情态,为后文设下了伏笔。仿佛表示:作家心中愁闷,需要到后园来静一静,寻找一份暂时的安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11
鲁迅故意这样用,文字本身就很单调重复,表达方式本身就蕴含了感受与体悟,虽然是写枣树,但是里面有那种各自孤立的空间感,孤独,冷峻,简介。
如果合起来说有两棵枣树,这就只是一种陈述,没有特别含义了,也很难表达心境。
补充一点,文学是一种直觉的东西,未必都能通过语言描述出来,设身处地去体会到的自己独特的感受才是真实的。
第2个回答  2009-04-11
有学者认为,这表现了鲁迅对当时兄弟(与周作人)反目所感到的悲凉和无奈。同样都是枣树,却合不到一起,一株与另一株在形式上是对立的。
第3个回答  2019-02-27
《秋夜》是鲁迅散文集《野草》的第一篇,发表于1924年12月。当时北京的政治环境正如鲁迅所说:“实在黑暗的可以!”鲁迅在北京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及封建势力进行着韧性的战斗。他的内心是矛盾、痛苦又压抑的,但是他具有顽强不倦的战斗精神,决不向黑暗势力低头。《秋夜》正是作者与旧社会抗争到底的誓言。但受制于当时恶劣的环境,鲁迅只能采用一种隐晦的象征主义的表现方法,把自己强烈的思想感情藏匿在景物描写之中。
第4个回答  2009-04-11
重复写出了,环境的单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