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人的太太沈从文赏析

如题所述

沈从文的小说按其题材,可分为乡村小说和都市小说。乡村小说主要套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赞颂了乡土自然人性,这是一种乡村的牧歌式的绘画风格的抒情小说。可以说是沈从文在这类小说中为我们构造出了有别于现实社会的另一类“天堂”。而这“天堂”的守护者往往是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人心美的自然女性。这些自然女性包括《边城》中的翠翠﹑《萧萧》中的萧萧等。沈从文刻画的女性首先从其生活的自然背景和社会背景写起。譬如,他在写萧萧时,首先写了娶萧萧时一系列的经过,沈从文采用平述的语调所特有的一种人性,同她后面一系列与花狗发生性关系后某种抽象的道德观形成呼应,萧萧是一种完全近乎自然的女性,她一系列在我们现在看到的似乎是荒唐的行为上,我们也同样可以看到沈从文对人性的赞扬,他给予萧萧顽强的生命力——“几次降霜落雪,几次清明谷雨,一家人都说萧萧是大人了。天保佑,喝冷水,吃粗茶粝饭,四季无疾病倒发育的这样快。”同时写出了沈从文对乡村女性生命观状考察后客观的现象,——既萧萧的一生只能服从于外在力量的摆布从来没有过对于自己的命运的自主的权力。从萧萧的出嫁,到任由丈夫家的人处置,最后和花狗生了个儿子仍留在丈夫家,她的一生是幸运的,沈从文用“幸运”去掩盖和冲淡一些残酷的现实制度和带着蒙昧面的天然人性。在《萧萧》中,沈从文面对的是人性与制度的对抗,萧萧这类原始的生命形式,从她的爱情,婚姻上来看,沈从文予于她农人天生的淳朴天性去对抗她完全被动的爱情与婚姻,最终人性的胜利依靠的是乡土社会当时的淳朴与宽容。乡村的优点在于它完全没有都市的“琐礼”与“污秽”。从这一结局来看,沈从文对乡村的赞扬不言而喻。这或许就是沈从文心中充满爱与美的“希腊小庙”的原型吧!
较之萧萧这类没有自我而是纯自然的女性,《边城》中的翠翠则更具有沈从文的理想女性形态在里面。沈从文的理想女性需要自然的形态更需要自主的意识。对于翠翠的原型我认为有一部分来自于沈从文的妻子张兆和,沈从文对张兆和的追求,与沈从文作品中的女性与他理想中的形象不断的吻合时具有一定的关联的,沈和张的经历,使他们的认识愈是了解,也使沈愈是觉得张“实是完美”。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翠翠是和张是有共性的。所以从一定角度说他的作品中的人物也不完全是虚构的,基于一定认识这些人往往是有原形的。这使得沈从文作品显现出来的有更深一层的意义。
《边城》中,翠翠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也不断的在成长,她“在风日里长养着,……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而从端午初遇傩送回来后,她想一件事,一件“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事,这事使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此时的翠翠是自然的,自然的成长着,自然的思索着,自然的,她的情窦初开了。大都在沈从文的作品中,人物的发展离不开爱情,婚姻与命运。这是一个人成长的必要过程,也是体现人物中交杂着复杂社会背景与沈从文对社会中人,事,物的看法,想法的一个载体。在沈从文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乡村女性在沈从文心里“纯”的地位形象。这可以从沈从文给这个人物怎么样的爱情与婚姻中看出来,比如夭夭,萧萧,媚金等。而这些乡村女性又摆脱不掉一种无知性,它们交织着爱情与婚姻的命运中有无助,有无奈,这是我们从作品中可以看的见的,而更现实的无知性又深植在她们内心深处,既她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无知。翠翠的命运始于生于乡村,是一个乡村人,也结束于她只是一个乡村人,当然我无法预料翠翠的结局如何,沈从文最后只是给了翠翠一个不算结束的结局——“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翠翠的自主使她的命运漂泊在等待中。等待着那个“使她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这是无可避免的结局,沈从文只能给她这么一个不好却又不坏的结局。
但纵观沈从文的关于女性的小说来看,乡村女性的这种无知状态被一些都市小说中具有有别于乡村女性的自主意识所补上。
比如《如蕤》中的执着追寻爱的如蕤,《都市一妇人》中的不懈追寻爱的妇人。也可以反过来说,都市女性中的人性弱点也被乡村女性的人性美所补上,在此不如不说都市女性和乡村女性是一个个个体,沈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是乡村女性和都市女性,沈从没正面批判过乡村女性,而是若有若无的揭示着乡村女性的无知性,而对都市女性,沈则是堂而皇之的对其进行批判,比如《绅士的太太》,《或人的太太》中的太太们,沈对其生活的大加篇幅的描写,写出了这些都市女性非自我的生活,她们为了物质,为了欲望而生活,依附男人过着日子。这是沈对城市厌恨的体现。
可以说是由于乡村女性的无知性,才迫使沈转向城市寻找理想女性缺失的一角,从如蕤与翠翠的结局相比中,可以看出沈给如蕤的只是一段过程,他没有任何给予如蕤一点归宿的意图,而对于翠翠,傩送于她来说不光是一段过程,更可能成为一种归宿。沈将好的结局放在了乡村女性身上,从中也说明都市女性仅仅只是沈用来改进乡村女性的一种手段与工具罢了。而沈最自主的女性如蕤,她是接近乡村的,我想这是沈将她写得跟龙朱一样近乎神界的人的原因吧!如蕤“厌倦了那些成为公式的男子,与成为公式的爱情”,她愿意“毫不拒绝的躺到那金黄色稻草积上去”。她认为那些向她谦卑献媚的男人都只是“一群阉鸡似的男子”。而后来她却为了得到梅——“虽天真却不俗气”的小雏儿的爱苦苦追寻,如蕤从一个“万人迷”转想了一个失恋者。最终如蕤是得到了梅的爱,这是完美女人的完美结局,但如蕤不是完美女人,她是比完美更爱玩美的女人,所以这个所谓的“完美结局”不适合如蕤。在最后的信中,如蕤是将她与梅的感情画上了句号。梅爱上她,于她来说只是“我们事情业已有了一个着落”,所以“我应当走,我就走了”。
如蕤不断追求在都市中新的改变,梅对于她或许只是改变的开始,但当她发现梅爱上她时,都市生活的改变也好似从未发生过一般。离开梅的她开始新的征途,《如蕤》也由此得了一个不是结束的结局。这也是由于女性的自主意识引起的,这个结局不由让我联想到《边城》与《如蕤》等小说所发生的社会背景。在一罐黑墨水中,人是无法看出一抹白的。
沈的作品中,透露出来的有对女性的眷顾与同情,这些女性值得我们去阅读,更值得我们为此去思考与探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