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题所述

表达了作者及守边将士思念家乡而又慨叹功业未立的复杂情感,表现了他们的爱国之情。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幽幽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15
1条回答被折叠(为什么?)
过表达-过表达慢病毒构建

免费咨询吉满为您提供专业慢病毒包装,过表达构建
genomeditech.com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渔家傲秋思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渔家傲秋思》全词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从《渔家傲》全词来看,应当说,情调是悲壮的,感情是强烈的,它是一首古代边防军人之歌,以其英雄气概扣动着历代千万读者的心扉,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是忧,是怨,是愤愤不平。他们忧虑国家的安全,抱怨朝廷无人整顿武备,更为当局没有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而愤懑,以致边防军人久住“塞下”,将老,却不能退休家园,兵少,却不能与妻子团圆。 原词: 《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1、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2、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3、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4、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5、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6、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7、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8、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9、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释义: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创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扩展资料: 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1040年(宋康定元年)至1043年(庆历三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将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总之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 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范仲淹(北宋名臣)
61 浏览39192019-02-09
渔家傲李清照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文学家,她也有类似的感慨。 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与人与己都有所不同,那就是丰富、大胆的想象,这也是这首词的独到之处。作者把天上的银河想象成与人间河流的同样特点,流动的水,可以行船;把闪烁的星星想象成为挂满风帆的船儿;想象自己乘坐船儿驶向理想境界中的神仙世界。 此外,作者还想象梦回天庭,受到“天帝”的接待。这一虚幻梦境的创造之神来之笔,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现实处境的厌倦核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这一浪漫手法是诗人创作的一个惊人的突破。 原词: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代: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释义: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扩展资料: 这首词以粗犷的笔触、奇特的想象,把一个梦境做了完整的叙述。飞梦天河,奇想云霄,在星斗斑斓的银汉中杨帆急驶,真是想落天外的妙思。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词人梦中飞天,受到玉皇大帝的接待,而且还“殷勤问我归何处?”谁是仙?谁是凡?整个君臣换位了,这就是李清照,在封建礼教的桎梏下的女性作家!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玉皇大帝的“殷勤”,女主人公并没有“受宠若惊”,而是向玉皇大帝发泄的一通对人间不平的牢骚,然后就不管不顾地奔向海上仙山去了。 词人以述梦的特殊方式,把自己的抱负、理想和心头的块垒一起倾泻了出来。词里所塑造的主人公的“高大形象”,乃是对屈原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这首词足以显示了李清照戛然独立的人格和抱负,如果没有掣鲸碧海的艺术手段,是无法塑造出如此丰满、如此雄粲的艺术形象来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20 浏览6642019-02-23
《渔家傲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虽则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下,却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迹 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下面分别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词人是在与中原地带自己家乡风景的对比中观察身边景物的特点的,所以很自然地发现了塞下风景的“异”处,并能有重点地把它们描绘出来。 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羌管悠悠霜满地”,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白了头发,征夫流下了眼泪。“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8 浏览1232019-09-29
渔家傲秋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燕然未勒归无计,化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表达了作者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的乡关之思,含蓄地表达了对朝廷对外政策的不满,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典故出处:据《后汉书 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注释: 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6 浏览2142019-10-28
渔家傲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慷慨悲凉,既写出了边地生活的艰辛,同样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
1 浏览542018-05-29
精彩推荐
来小红书app,看折纸大全

快下载小红书app,看达人的绘画教程,叫你学会绘画技巧
xiaohongshu.com广告 
网购灯笼上京东,超值特卖,限时打折

灯笼上京东!数万种品牌万千商品,High不停!上午下单,下午送达,货到付款,..
m.jd.com广告 
如果一个男人真的爱你 当你不理他的时候 他会有什么反应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主动的找她,因为我自己的面子架子或者自尊心,跟不联系她甚至失去她相比,都不值一提,
热议267回答
洗澡时不慎将高价翡翠掉入下水道,这该怎么办呢?
家住山东烟台新石南路的李女士在家用搓澡巾洗澡时把项链搓断了,翡翠还镶金带钻的吊坠跟着就滑进了下水道。一看吊坠滚进了下水道,李女士立即给管道疏通公司打电话。

疏通管道的李师傅说,只要切开与楼下卫生
4035浏览37赞
你的恋爱情商怎么样?
心理学冷知识
7608播放
越来越多白天夫妻,晚上分居,这个现象你怎么看?
这个就是现在新时代最普遍的社会现象,白天要衣食住行,妻子的责任比较巨大。在一天忙碌以后晚上才是真正的
1万浏览267回答
《如懿传》中为什么香妃能让乾隆与如懿决裂?
香妃性格脾性和其他妃子不同,她在后宫中比较胆大,不在乎不依赖乾隆而活,况且天生自带能吸引蝴蝶的体香,
3689浏览102回答
为什么小盆友总说能看到“鬼”?
昨天中元节,民间俗称“七月半”、“鬼节”,每逢这一天,大家总爱讲“灵异故事”助兴,而12岁以下的小朋友总会看见“鬼”。
作为无神论的小编,当然是不相信这样的说法,于是做了做功课发现,这都是泛灵心理在
1.7万浏览91赞
从一个女人的穿着打扮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品味吗?
一个人的穿着打扮是可以看出这个人当时的品味,喜欢处于一个什么状态的。比如现在是春夏,我就喜欢七分裤配
3334浏览100回答
在老北京要坐“驴摩的”为什么千万不能得罪赶驴的呢?
易书科技
7336播放
《如懿传》中为什么如懿送香妃绝育汤?香妃却也不记恨如懿?
《如懿传》如懿送香妃绝育汤,香妃不记恨如懿的原因是,香妃是被迫入宫的,她自己根本不想入宫伺候皇上,这
1114浏览20回答
人一生中要交哪十种职业的朋友
人一生中要交哪十种职业的朋友,医生,警察,老师?
4218浏览6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4

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意思: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出自:渔家傲·秋思


作者:范仲淹


朝代:宋代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扩展资料:


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颇得王维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写出了 塞外的壮阔风光。


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上片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边塞,虽然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触下,却依然留着相同的印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渔家傲:
表达了作者及守边将士思念家乡而又慨叹功业未立的复杂情感,表现了他们的爱国之情。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幽幽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07
《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战地风光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概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也写出了边地生活的艰辛。《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战地风光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概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也写出了边地生活的艰辛。
第4个回答  20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