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是什么时间由谁修建的?

如题所述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由林县人民从太行山腰修建。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


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扩展资料


红旗渠旅游景点:


1、络丝潭风景区


络丝潭风景区坐落在青年洞西约1公里处,亦名“天桥断”。“络丝潭”因其潭深一络蚕丝而得名,又因浊漳河有“九峡十八断”,此处乃一较大断崭跌水,上有连接豫、冀两省的峡谷索桥,称“天桥断”。


这里有漳河名胜“小三峡”,可放艇畅游而尽享潭中山水风光;有神秘莫测的“神龟洞”,可欣赏神龟救民的美丽传说;还有凌空高悬的“铁索桥”等古迹名胜。冬季有数十米冰帘悬挂河南河北两岸,谱写出10亿年前络丝潭岩石形成史。


2、青年洞


提及红旗渠,不能不说的还有青年洞。红旗渠要从陡峭如切的狼牙山悬崖绝壁上穿过,必须凿通一条长达600多米的隧洞。青年洞是红旗渠的咽喉工程,坚硬如钢的石英砂石,一锤下去,只能留下一个斑点。


正是在这种如同愚公移山般的精神支撑下,民工们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将山洞凿通。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员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优秀青年,故将此隧洞取名为青年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7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为解决居民用水问题,林县(在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由分水苑风景区乘车上行30公里,可到达青年洞风景区。这里山高水险,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八米宽的红旗渠从山中穿过,各种文物点缀其中,天下一绝“一线天”有胜黄山,峨嵋之誉;情景交融“阳凤垴”可环视四周,触景生情,情趣满怀;胆颤心惊“铁索桥”,可凌空倚云,飘若天仙;攀崖悬壁“凌空栈道”,可体现艰苦创业的雄心壮志;轻松潇洒“滑行道”可与上山的艰难形成极大的反差。到此一游,既可观赏太行“雄、险、奇、秀”之美景,又可通过红旗渠等艰苦创业的实物使人们进一步领略“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真谛,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真实写照,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4-10
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
第3个回答  2013-09-27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在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10
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千军万马战太行,开始了“引漳入林”大会战。逢山凿洞,遇河架桥,一锤一钎,苦干10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了152座渡槽,建成了盘绕林虑山长达1500千米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