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北戴河词中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如题所述

《浪淘沙·北戴河》词中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一方面,它充分展示着大自然的伟力,另一方面,也包含着作者回想起领导中国革命斗争几十年所度过的峥嵘岁月的感受。

全词: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译文:

大雨落在了幽燕, 滔滔波浪连天, 秦皇岛之外的打渔船, 在起伏的波涛里都已经看不见, 也不知漂去了哪里。

往事已经有千年, 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 东巡至碣石山吟咏过诗篇。 秋风瑟瑟到了今日, 人间却换了新颜。

这首词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这首词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一代伟人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实力增强,农村的合作化运动以有较大的进展,对工商业的改造也开始着手,建设一个工业化的强国的伟大目标也开始提出。

195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一日时逢海滨风雨大作,浪涛翻涌,他顿起击水之兴,不顾身边警卫人员的劝阻,下海游泳,于风浪搏斗。

上岸后意犹未尽,有纵笔挥毫,写下了这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此时毛泽东的心情,比当年征服乌恒后的曹操还要自信。

二、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雨中北戴河景象的描绘和对魏武帝的追忆,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历史的进步,赞颂了新中国万象更新的大好形势。

上阕,写大雨中的北戴河风高浪急的景象,表现出对渔民的关心、赞美之情。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词一开头就以极其开阔的视野,泼墨般地描绘了北戴河的雨景:辽阔的华北平原,茫茫的渤海海滨,大雨滂沱,巨浪翻滚,而秦皇岛外的海域还有许多打鱼的船只准备起航。

这首词起势很高,营造出一种大境界,不仅有狂风暴雨、滔滔白浪的自然景观,更有冒着风雨、迎着波涛出海捕鱼的人文景观。

既有诗人面对壮丽雄浑的大海而生发的苍茫之感,也有诗人目睹打鱼船乘风破浪征服大自然的壮举油然而生的赞叹与关怀。

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的下阕中说到曹操,并将曹操的“秋风萧瑟”升华为“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豪迈激情。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浪淘沙·北戴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8
白浪滔天的大海,秋雨中一艘漂荡在水上的鱼船,这是一幅多少惊心动魄的场景啊。一方面,它充分展示着大自然的伟力,另一方面,我想大概也包含着作者回想起领导中国革命斗争几十年所度过的峥嵘岁月的感受吧。井冈山五次反围剿的残酷,万里长征的辛劳,抗日战争的艰苦。千千万万的英烈战死在沙场,其中就有他自己的兄弟和妻子。在慢长的革命斗争中所遇到的千难万险,是生长在和平年代的人所难以想象的。经过这样的牺牲,终于推翻了邪恶黑暗的旧势力的统治,建立起新中国,使中国广大的劳苦大众得到彻底解放的时候,毛主席那无比的荣耀和自豪,应该都浓缩在最后的“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一句里边了吧。我是新中国长大的,但我的历史知识也让我能感受到旧中国穷人的苦和新中国幸福生活的甜。我想,用这样的诗句表达那独特无比的荣耀,也只有在自已的国人面前立下了前无古人的盖世之功的毛主席配得上了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18
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画面
第3个回答  2020-02-01
波涛汹涌气势磅礴。
第4个回答  2020-10-2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