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数学家为探索圆周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如题所述

首先弄清楚πR²是正n边形的面积并非圆的面积。

由于HPFYKG发现公理“圆面积是它外切正方形面积的九分之七”;为此推出定理“圆面积s等于它直径d的三分之一平方的七倍”s=7(d/3)²。

根据圆面积s=7(d/3)²才能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是6+2√3比3再计算比值π。

其余的比值都是正n边率。正n边形的折线周长3.1415936...与对角线1的n个比计算出来的n个比值叫做正n边率

做出对圆周率重要贡献的人是我国西汉的刘歆。“刘歆率”就是根据圆的曲线周长6+2√3与直径3的唯一一个比计算而来的唯一一个比值π=3.154700538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5
卢道夫 祖冲之
第2个回答  2013-09-25
祖冲之
第3个回答  2013-09-25
古今中外,许多人致力于圆周率的研究与计算。为了计算出圆周率的越来越好的近似值,一代代的数学家为这个神秘的数贡献了无数的时间与心血。
  十九世纪前,圆周率的计算进展相当缓慢,十九世纪后,计算圆周率的世界纪录频频创新。整个十九世纪,可以说是圆周率的手工计算量最大的世纪。
  进入二十世纪,随着计算机的发明,圆周率的计算有了突飞猛进。借助于超级计算机,人们已经得到了圆周率的2061亿位精度。
  历史上最马拉松式的计算,其一是德国的Ludolph Van Ceulen,他几乎耗尽了一生的时间,计算到圆的内接正262边形,于1609年得到了圆周率的35位精度值,以至于圆周率在德国被称为Ludolph数;其二是英国的威廉·山克斯,他耗费了15年的光阴,在1874年算出了圆周率的小数点后707位。可惜,后人发现,他从第528位开始就算错了。
  把圆周率的数值算得这么精确,实际意义并不大。现代科技领域使用的圆周率值,有十几位已经足够了。如果用鲁道夫算出的35位精度的圆周率值,来计算一个能把太阳系包起来的一个圆的周长,误差还不到质子直径的百万分之一。以前的人计算圆周率,是要探究圆周率是否循环小数。自从1761年兰伯特证明了圆周率是无理数,1882年林德曼证明了圆周率是超越数后,圆周率的神秘面纱就被揭开了。
  现在的人计算圆周率, 多数是为了验证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还有,就是为了兴趣。

祖冲之
是书本上教的。
最现在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