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创者朱元璋,临终前颁布两道诏书,最后是谁继承了皇位?

如题所述

大明朝朱元璋死后,其长孙朱允炆继承皇位。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懿文太子朱标第二个儿子,但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早故,朱标原配常氏死了以后,朱允炆的母亲吕氏也得以扶正,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视朱允炆嫡长孙。

朱允炆从小聪明好学,极其孝顺。十四岁时,朱标生病,朱允炆小心侍候,昼夜不离开一步。这样持续了两年,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朱允炆守孝时因过度哀伤而消瘦,朱元璋安慰说:“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

朱元璋死前密命驸马梅殷(宁国公主之夫)辅佐新君,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元璋驾崩几天后,朱允炆于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即位,时年21岁。他确定下一年为建文元年,并尊封他的母亲二皇妃吕氏(1402年死)为皇太后。

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 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扩展资料

永乐时期的官方历史掩盖了建文的年号而人为地把明太祖的统治时期延长了4年,即从洪武32年延长到洪武35年(1399年—1402年):这个时期曾经被历史学家称之为”革除”时期。

建文的年号迟至1595年10月才被万历皇帝恢复,那是作为编纂明王朝历史的流产的计划的一部分提出来的。可是,要到242年以后的1644年7月,南明君主福王朱由崧(1646年死)才定朱允炆的庙号为”惠宗”,谥号为”让皇帝”。这后一个尊号之所以被选用是为了适应民间传说,即朱允炆并未死于宫中大火,而是为了解除内战的普遍苦难而自愿逊位给他的叔父的。

到了1736年9月,清朝乾隆帝(1736年—1796年在位)封朱允炆为”恭愍惠帝”时,他的皇帝地位才完全恢复。由于这种种情况,他在明王朝的正史(《明史》,1736年)中被称为”恭愍惠帝”,但在由王鸿绪(1645年—1723年)在1723年完成的更早一些的《明史稿》中还是直截了当地被称为”朱允炆”。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朱允炆 (历史人物)

百度百科-靖难之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9
一开始是立他长子为太子的,后来他儿子得病死了,他最疼爱皇长孙,于是就立了他的皇长孙朱允炆为下一任皇帝。于是朱元璋另一个儿子燕王朱棣就不愿意了,在封地北京造反,经过多番波折,最终打到南京,登记为帝,朱允炆在战乱中下落不明,成了千古之谜。最后朱棣迁都北京,推行天子守国门制度,北抗少数民族,为北京成为古都奠定了基础。现在的北京各种宫城就是那时候修建的。
第2个回答  2019-12-03
朱元璋最后将皇位传给了他的孙子朱允炆,太子朱标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
第3个回答  2019-10-09
朱元璋死后是他的孙子也就是大儿子的儿子朱允炆、朱棣是朱允炆的四叔
第4个回答  2019-10-09
建文帝朱允炆,后被四叔燕王朱棣发动兵变,下落不明,后永乐帝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