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家喻户晓凿壁偷光的匡衡,他后来的人生是什么样子的?

他后来的人生是什么样子的?

小时候凿壁偷光的匡衡最后成为了一个大贪官,其一是少年凿壁偷光的艰辛,其二是匡衡初心已变——认为钱最重要……

立志求学

《后汉书》记载: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确有其事,这也是我们最早接触匡衡的事件,因为在我们的小学课本里有一篇文章叫做匡衡凿壁偷光,说的就是匡衡在很小的时候由于家庭困难,没有蜡烛点亮,于是匡衡便顺着墙壁的一角,借着隔壁的灯光开始读书。小小的一个好少年确实是非常好的典范作用,也让我们小的时候在心中充满了光明!觉得读书就能改变命运,觉得读书就能为家族争光!当然匡衡小的时候为了读书确实非常的心酸,非常的辛苦,这也就埋下了匡衡长大成人后贪污的基础!

态度改变

据《后汉书》记载,匡衡在21岁的时候,进京考取进士,成为了考试第一名。26岁的时候就已经任职知县,当然,28岁的时候就已经任县丞!可谓是官运亨通,平步青云,但是此时的匡衡已经不是彼时的匡衡了,匡衡所想的便是在为官期间,如何的获取最大的利益,于是后汉书记载的内容便是匡衡任职期间大小案件皆不认真审理,导致冤假错案无数,于是匡衡的县令职位也变得名存实亡了。


钱最重要

相反,为了谋财,匡衡甚至勾结当地的土财主冤枉好人。也就有了后来大家所知道的历史上记载的匡衡贪污受贿的案件,其实匡衡贪污受贿不仅仅是当时朝廷的腐败现象所致,归根结底是周围的腐败让匡衡的廉洁之心丧失,但是要问根本原因,还是匡衡的初心已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1

“凿壁偷光”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但匡衡后来怎么样了?后来匡衡终于不负所望,成功的凭借读书来改变命运,当上了大官。但随之而来的是,他从小“偷光”的本事,长大后用在了“偷地”上,最后丢了乌纱帽被贬为庶民不说,死后坟墓还被人破坏多次。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很多人都知道汉代有这么个喜欢读书的人,把墙壁凿开来偷着隔壁家的光读书。人们在赞叹他勤奋学习的同时,似乎忘掉了凿壁偷光也是“偷”。



匡衡是西汉年间的经学家、大官,曾经做过汉元帝的老师,还被封为御史大夫。之后当时的丞相韦玄成病逝,匡衡有代为丞相,后来被封为安乐侯,还得到了封地,可谓是权倾朝野。

匡衡的祖上世代为农,到了他这里更是一贫如洗,由于上不起学,匡衡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家里人干活,才能勉强养家糊口。但偏偏他又喜欢读书,白天需要干活,只有晚上才有空读书。


不过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他的邻居倒是很富有,家里有好几间屋子,并且点着蜡烛。不过邻居有些看不起他,匡衡想要去邻居家看书,被邻居一句话怼了回来:“连蜡烛都买不起,还读什么书呢?”

匡衡听了之后很气愤,于是半夜用凿子把他家和邻居家共同用的墙给凿通了,然后接着从邻居家传过来的蜡烛光,开始读书。虽然西汉采取的是察举选官制度,但也有通过考经学来入仕的制度。正是匡衡有这种刻苦读书的精神,才通过读书来改变了命运。




匡衡在任职期间,多次上书陈述自己的意见,而且总是能够引经据典,这让喜欢《诗经》的汉元帝对他很是宠幸,并且封他为安乐侯,封地为三十一万亩。

汉成帝继位后,匡衡一时失宠,后来因被人弹劾,返回故里继续当他的安乐侯。但封地的实际面积与记载的面积不同,这一点匡衡的下属早已报告给他。




但匡衡不仅没有上报给朝廷,还非法扩大四万多亩领土,后来被人揭发,匡衡也由此被贬为庶民,几年后在家乡病死。

古人说的好:勿以恶小而为之,小时偷小,长大偷大。正是小时候偷光没人指责他,长大了才敢偷地,真的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21
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丞相韦玄成病逝,匡衡又代为丞相,
封乐安侯,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匡衡可算是因明经而位极人臣的典型。
匡衡任职期间,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陈述治国之道并经常参与研究讨论国家大事,按照经典予以答对,言合法义,博得元帝信任。每当朝廷大臣讨论政务时,匡衡总是引《诗经》为据,认为“六经者,圣人所以统天地之心,著善恶之归,明吉凶之分,通人道之意,使不悖于其本性者也。故审六经之指,则人天之望可得而和,草木昆虫可得而育,此永永不易之道也。”匡衡的主张得到元帝及成帝的支持,这与从汉朝中期就开始兴起的独尊儒术,推重经学,微言大义的社会风尚是分不开的,实际是汉朝统治者用以统治人民的一种手段。
元帝后期时,宦官石显为中书令,他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怂恿元帝加重赋役,剥削人民,但因有皇帝的宠幸,没人敢触犯他。成帝即位后,匡衡便上疏弹劾石显,列举其以前所犯罪恶,并纠举他的党羽,这是匡衡所做的最后一件铲除奸佞,为汉朝廷尽忠的事情。不久,匡衡与同僚间渐有离隙,被人弹劾,贬为庶民,返回故里,不几年,病死于家乡。
第3个回答  2019-10-25
从贫穷的农家小子,要靠凿壁偷光苦读诗书,到最终成为大汉帝国丞相,位极人臣,这是匡衡的励志传奇。
但是他晚节不保。土地是国家命根子,匡衡身为丞相却无视法纪明目张胆倾吞国家田地,汉成帝也只能罢免匡衡的丞相之位,匡衡被废为庶民。
就这样,匡衡,这个凿壁偷光的少年,在位极人臣之际,晚节不保,在历史上留下了永远的污点。
第4个回答  2019-10-21
成帝即位后,匡衡便上疏弹劾石显,列举其以前所犯罪恶,并纠举他的党羽,这是匡衡所做的最后一件铲除奸佞,为汉朝廷尽忠的事情。不久,匡衡与同僚间渐有离隙,被人弹劾,贬为庶民,返回故里,不几年,病死于家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