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为人不要太懒惰?

如题所述

人生下来是要创造财富的。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潜能和智力,懒惰是对自身资源的巨大浪费,即使天资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开发和利用,仍然一事无成。所以,我们一定要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和业绩,这样才能获得丰收的喜悦和做人的乐趣。

人类骨子里有追求安逸和享乐的本能,发展到极致,就是好逸恶劳。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勤劳自律的传统,崇尚勤奋,反对懒惰,从而创造了智慧和财富。但是,懒惰就像鸦片,一沾染上了,就容易上瘾,它严重地妨碍了我们的斗志,腐蚀了我们的进取心。要戒掉这种精神之瘾,也需要足够的意志力和自控力。

懒惰,是十分恶劣的名声。自古以来,凡是沾上了懒惰、懈怠、散漫、好逸恶劳等等习惯的,没有一个好角色。像《十五贯》里的娄阿鼠,就是这样的人。懒惰,往往派生出好吃、嫖赌和偷窃等恶习,甚至发展到放火杀人。——许多文艺作品,就是这样刻画懒汉的。

当然,懒惰的表现各有不同,对人的负作用也各不相同。但它对人的影响从来都是消极的。懒惰是一种精神腐蚀剂,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爬过一个小山岗;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去战胜那些完全可以战胜的困难;因为懒惰,有些人停滞不前,甚至今不如昔,只能望着勤奋者人冲在前面。

懒惰是一种沉重而羞耻的精神重负。人们一旦背上了这个包袱,就会整天精神沮丧,无所事事,既不能享受劳动的乐趣,也享受不了劳动成果的乐趣,更谈不上幸福的生活。

懒惰的对立面是勤奋。我们知道,才能靠勤奋积累,财富靠勤奋获取,事业靠勤奋打拼,奇迹靠勤奋创造,历史靠勤奋推动……如果离开了勤奋,我们剩下的只能是两手空空,自取毁灭。

人的天分都是一样的,机遇对人也是平等的。但是,有人最终走向了成功,成就显赫,但有的人却裹足不前,永远平庸。差别就在于,一个勤奋,一个懒惰。甚至,有的人天资并不如意,却靠笨鸟先飞的勤奋精神,不仅赶上比自己聪明和幸运的人,而且远远地走在前头。

董遇是汉代人,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却不像浮华子弟那样夸夸其谈,哗众取宠。

汉献帝兴平年间,为躲避战乱,董遇和他的哥哥远离家乡,投奔朋友。在朋友那里找到歇脚的地方以后,董遇和他哥哥便入山打柴,背出来卖几个钱,换一些粮食,借以维持生活。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董遇仍然没有放松学习。每次出门,都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道:”又累又饿,还不歇一歇,哇啦哇啦的干什么!读书能饱肚子吗?”董遇听了,既不生气,也不泄气,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做了注释;对《春秋左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附近的读书人听说他学有专长,纷纷请他讲书,他总是告诉人家:”先用心读吧!读上百把遍再说。”请教的人见他不肯讲解,不免有点失望。他解释道:”不管什么书,只要认真读上百把遍,边读边揣摩,总会懂得它的意思的;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再讲也不迟。”请教的人说:”您说的很有道理,可是我们哪有这么多的时间呢?”董遇听到人家喊叫没有时间读书,总是摇摇头,反问一句:”为什么不利用’三余‘?””什么叫’三余‘?””’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冰天雪地,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黑古隆冬,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遍地泥泞,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呀!好好利用’三余‘,不就可以读很多书吗?”那些人听了他的话,才认识到自己不是没有时间,而是不会利用时间。一个个感谢他的教导,高兴地辞去了。

人们总想尽力享受劳动成果,却不愿从事艰苦的劳动。无论王侯、贵族、君主还是普通民众都具有这个特性。懒惰和好逸恶劳的本性是如此地根深蒂固盘踞在人身上,以至于人们为这种本性所驱使,往往不惜毁灭其他的民族,乃至整个社会。历史上那些侵略成性的国家,其目的不就是为了掠夺他国财富,驱使他国人民,以肥自身吗?小而言之,那些强盗、蟊贼,千方百计将他人财产窃为己有,不也是好逸恶劳的本性在作怪吗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一个民族而言,懒惰都是一种堕落的、具有毁灭性的东西。懒隋从来没有在世界历史上留下好名声,也永远不会留下好名声。因此,那些生性懒隋的人不可能在社会生活中成为一个成功者。

我们都追求幸福,但真正的幸福决不会光顾那些心术不正、四体不勤的人们,幸福只在辛勤的劳动和晶莹的汗水中。懒惰,只有懒惰才会使人们精神沮丧、万念俱灰;劳动,也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生活,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乐。

与懒惰相反,辛勤的劳动是人类得以繁衍和进步的助力器。一位哲人指出:劳动是治疗人们身心病症的最好药物。马歇尔·霍尔也认为:”没有什么比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更为有害的了。”一位大主教告诫人们:”一个人的身心就像磨盘一样,如果把麦子放进去,它会把麦子磨成面粉,如果你不把麦子放进去,磨盘虽然也在照常运转,却不可能磨出面粉来。”因此,我们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社会阶层,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身份,都必须或者说有义务去努力劳动,把劳动当做自己一生的习惯。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也无论是达官显要还是普通民众,都必须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各尽所能,为社会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

我们要记住斯坦利的话:”一个无所事事的人,不管他多么和气、令人尊敬,不管他是一个多么好的人,不管他的名声如何响亮,他过去不可能、现在也不可能、将来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生活就是劳动,劳动就是生活。有人认为只有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两耳不闻窗外事,才能避免种种烦恼和不幸。许多人都已经这样试过,但结果总是一样,无论是谁,他既不可能躲避烦恼和忧愁,也不可能避开辛苦的劳动,劳动和烦恼乃是人类无法逃避的命运之神,那些无力躲避烦恼的人,烦恼却总是找上门来,忧愁也总是光顾他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06
如果一个人太懒惰,那么他的这一生就会是碌碌无为,没有什么好结果。作家杨大侠揭示,懒惰会埋没了自己。
第2个回答  2021-03-07

第3个回答  2019-02-22

不要  懒惰

夫 妻两个人本来不吵架的,刚结婚的时候大家都抢着做家务,你洗碗,我洗衣服,大家都努力精进;到后来大家都懒了,你不洗碗,我也不洗,到后来弄到房间臭不可闻,连干净的衣服都找不到了,这叫做堕 落啊。过去有些女孩子都不洗衣服的,整天买衣服,买一件、穿一件、扔一件,这是在消福啊,这样不精进的话,怎么样过好自己的生活啊?

师父很尊敬的一些人,他们一点都不懒,有的人真的很勤快,很辛苦,每天很早起来做事情,很不容易的。如果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的懒惰性,很多事情都会解决。举个例子,大家晚上 12 点多才能回家,师父是第二天早上 5 点多的飞机,居然还有人跑过来送师父。他凭什么能够做到这点?就是凭借他对师父的尊敬心和他的精进心。师父虽然不提倡这样,但是师父很感动,师父说的都是真话,师父都记在心里了。人家对师父好不好,行动上都有表现的。有些人嘴巴上讲得好,有什么用呢?

要做真正的自性皈依,自己的本性要皈依。“自性皈依”是什么?就是每天自己要皈依自己的佛法僧。我今天行的是菩萨道吗?我讲的是菩萨的话吗?我今天是用的菩萨的智慧在生活吗?这就是自性皈依。常皈依自己,常常地问自己:我做的对不对?我是不是很自私?我是不是很粗圝鲁?我是不是很贪心?行住坐卧都是在皈依和修行,走路走得正不正?住在这个地方我觉得满意吗?睡觉的时候我有没有动好脑筋?坐在那里,我是不是在浪费时间?

现在还有很多人在打麻将,还有很多人在做那些烂事。他们在浪费时间,他们在浪费生命,师父觉得他们很可惜。今天下午师父有一个应酬,旁边的房间里就有人打麻将,狂笑。师父觉得伤心啊。师父觉得人为什么这样?这么不珍惜生命,他这一刻就从他的生命中失去了,实际上就是接近死亡了,这个时间就永远没有了。

就像火车开过了点一样,你们再去追,能够追回来吗?如果今天晚上你们不坐在这里听课,你们去打麻将,你们的“今天晚上”还有吗?结束了。哎呀,为什么这么快就轮到我生病啊?就轮到我生癌症啊?这就是你的生命在不知不觉当中迎来了这个将要结束你悲惨生命的世界,你们怎么不要去珍惜自己的生命呢?

要懂得,精进用什么方法?叫念念在行。就是说,每一个念头都是在修行,每一个念头都是拼命地想好事情,精进地去修,就是拼命地努力去修。早上爬不起来,我硬是要爬起来。我要咬咬牙,好好念经,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精进 修行、念念在行的人,才不会堕 落啊。如果你们哪一个人的家庭破裂、吵架,就是因为你不精进,你们懒啊。早上爬不起来、睡不醒,天天在懒,懒到后来一定会堕 落。

夫 妻两个人本来不吵架的,刚结婚的时候大家都抢着做家务,你洗碗,我洗衣服,大家都努力精进;到后来大家都懒了,你不洗碗,我也不洗,到后来弄到房间臭不可闻,连干净的衣服都找不到了,这叫做堕 落啊。过去有些女孩子都不洗衣服的,整天买衣服,买一件、穿一件、扔一件,这是在消福啊,这样不精进的话,怎么样过好自己的生活啊?

师父很尊敬的一些人,他们一点都不懒,有的人真的很勤快,很辛苦,每天很早起来做事情,很不容易的。如果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的懒惰性,很多事情都会解决。举个例子,大家晚上 12 点多才能回家,师父是第二天早上 5 点多的飞机,居然还有人跑过来送师父。他凭什么能够做到这点?就是凭借他对师父的尊敬心和他的精进心。师父虽然不提倡这样,但是师父很感动,师父说的都是真话,师父都记在心里了。人家对师父好不好,行动上都有表现的。有些人嘴巴上讲得好,有什么用呢?

这就是师父告诉你们,如果你们不想堕 落的话,首先要懂得守戒。戒 律是什么?戒 律是一切法的基础。我懒惰,我就要戒掉我的懒惰;我贪吃,我不能吃;我有抽烟的坏习惯,坚决不能抽烟;我喜欢看女人,我就不看;我喜欢拿人家的东西,我就逼着自己不去拿;我的毛病是闯红灯,我就不闯。这就是戒 律啊。

一定要克制自己,要让自己勤劳,心中勤劳能修心,身 体勤劳能够锻炼身 体,增强体质。戒是什么呢?戒是法的依据。就是说,我今天要学佛 学 法了,我必须不骂人,尽管我非常想骂人,但是我要克制自己不骂人;我特别喜欢讽刺人,我就要克制自己的嘴巴;我的毛病就是不喜欢看别人,就要看;我不喜欢给别人笑容,我就要冲着别人笑。很多人在公 众场合根本不顾及别人的感觉,别人都很开心,就他一个人把脸板着,他让人觉得很讨厌。

要懂得,人生不明白就等于无明,无明就是不明,我们不明白犯戒,和无明犯戒是一样的概念。今天我不懂法 律犯戒了,那你就是犯法了;你今天不懂这个礼貌,你犯戒了,你就是不懂戒 律。

所以, 修佛法就是为了修行、 修心, 是什么意思呢?修心是把你修得更文雅,用现代话讲,是把你修得更有水准,修得越来越沉着、冷静,修得越来越美丽,心美、身 体美、脸上美,心灵才会美,不能修到后来变成凶神恶煞的。修行就是为了脱离世俗。师父告诉你们,什么叫脱离世俗啊?大家都在吃喝玩乐,我就在家里好好地念经,这就是脱离世俗。你们看看很多人吃完饭之后不是开心的,有的人喝醉了,被送到医院去了,有些人吃了就吐,有些人肠胃坏了,还有的人在饭桌上打起来了,还有人在饭桌上讲来讲去,不当心,骂起来了、恨起来了,这些都是俗家的事情。我今天在家里念经,我会有这些事情发生吗?

要懂得,离开世俗,在家修心,我们也要做到心出家。今天我们就是在家修行,我们也要做到心中要出家,不是表面上的,是真正的心出家。大家知道什么是心出家吗?虽然我在家里,但是我想到了周围的一切,房子就是我的庙 宇,我用的饭碗就是我的钵,穿的衣服是袈裟,我剃度了。我在家里不能骂人,任何时候都念经,心要素,就是干净啊。大家想一想,素的东西是不是干净?荤的东西臭啊。大家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在家里,就算谁骂我了,我也不在意,因为我是菩萨,我是和尚,我已经是出家人。明白吗?

师父接下去给大家讲“精进守戒”四个字。既精进又守戒的人,他一定能够成功,不容易啊。很多人可以精进,但是难以守戒。很多人度人很快,好像功德很大的,回到家骂人、挑 拨离间,不能守戒。精进守戒,就是既要努力,又要守戒。有些人不度人,不精进,但是能够守住戒 律。就像有些人开车不闯红灯一样,很好啊,能够守住戒 律,但是他永远不愿帮助别人。

要学无求之道,趋吉避凶。什么叫无求之道呢?你们从现在开始跟着师父就学无求之道,什么都不要求,这又是一个道。你们现在所有人跟着师父学,什么都不求,什么都不要。现在从吃饭开始就锻炼自己,人家给你们做饭来了,剩多少,我就吃多少,我今天不求吃这吃那、吃多吃少,话讲多讲少我也不听,什么事情都不求。

你什么事情都不求,你就能够趋吉避凶,你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到很多的吉祥,而且避开很多的凶灾。你们想想是不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不去跟人家争斗,人家怎么会打你、骂你、在背后阴你啊?你就是求了之后,大家都争,大家都求,接下来就是大家争斗、骂你、背后搞你了。

持咒念经之人就会把自己的心收住。经常念经的人,容易看住自己的心,不念经的人很难把住自己的心。举个例子,你一直在念经的人,你的心就静,心在经 文里面,对不对?你不念经,你就会听人家讲话,听人家发牢骚、讲东讲西,到了最后,你就是心随境转而不能自拔。很多人听过了别人说一句话,让我难过、让我伤心,是不是这样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