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是什么意思?整首诗的内容是什么?

如题所述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意思是大江日夜奔流不息,骚客内心悲愤不已。选自南北朝诗人谢朓的《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以下为原文: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南北朝:谢朓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
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
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
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
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
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释义:

大江日夜奔流不息,骚客内心悲愤不已。
只是想到离京城路程已近,终于明白回西府道路更长。
秋夜星空已泛动微微曙色,水边寒渚还是那夜色苍茫。
借曙光伸长脖颈远望京城,城内宫墙正与我遥遥相望。
月光洒落在宫殿之上,星辰垂挂在宫殿下方。
驰车来到京城南门之外,却想再看见荆州的太阳。
飞转的太阳尚不可聚见,何况与众同僚分隔两乡。
风云之间鸟儿还能展翅飞翔,江汉阻隔却没有可走的桥梁。
小鸟儿常怕遭受鹰隼的袭击,正像那秋菊怕严霜摧残一样。
告诉那张网捕鸟的小人吧,我已经高飞到寥廓的天上。

创作背景

作者二十七岁时为荆州随王萧子隆文学,深受赏识,长史王秀之出于忌恨,常欲罗织罪名加害于他,两年后,即南朝齐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年)秋,作者因谗言被召回京都。这首诗就是作者在离荆州返京都的途中寄赠在荆州西府的同僚们的。

赏析:

诗人从旅途中截取了最后一段行程来写。新林,离诗人此行目的地南齐的京城金陵(今南京市)西南不远。距目的地将到未到之际,在艺术表现上乃是一个“包含最丰富的时刻”,因为此时诗人的心潮恰值高峰,意最难平。选择这样的时刻,有助于诗情的激荡和集中抒发。

题面中的“暂使”二字,已经流露出“疲马恋故轩”的依依之情;诗人不从交代本事人手,而是劈头便将汹涌而来的诗情喷薄吐出。一内一外互相生发又互相映衬,突出了诗人风波失所的主要感受,为全篇定下了悲怆的基调。

全诗以大江奔流起兴,以翱翔寥廓作结,虽写忧患之感而终不作向隅之泣,遂使诗的境界振拔于萎靡之中,在清俊中自具风骨。清人施补华评述谢脁诗时不独称之为“秀气成采”,且拈出其“骨干坚强”(《岘佣说诗》)的特征。证之此诗,可谓允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06
这两句是说,自己心中的悲愤象江水那样日夜奔流不止。
南北朝
作者:
谢朓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
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
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
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
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
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作品赏析
[①]大江:指长江。流日夜:是说江流日夜不停。
[②]未央:不已,不止。这两句是说,自己心中的悲愤象江水那样日夜奔流不止。
[③]关山:这里指建业的关山,也就是指建业的城郊。
[④]返路:指回荆州的路。这两句说,虽然距离建业很近了,但是,重返荆州的路却很遥远了。
[⑤]河:银河。耿耿:天微明的样子。
[⑥]苍苍:深青色。这两句说,秋天的夜空已经出现微明的曙色,水边陆地还笼罩在苍茫的夜色之中。
[⑦]引领:伸颈,即抬头远望。京室:指建业。
[⑧]宫雄:宫墙。雉:雉堞,即城上的短墙。这两句是说,在天色微明中遥看建业,宫墙已经在望了。
[⑨]金波:指月光。丽:附丽,这里有“照在……之上”的意思。
(zhī支)鹊:汉代观名,这里借指齐都建业的台观。
[⑩]玉绳:星宿名。位于斗柄北边。建章:汉代宫名,这里也是借指建业的宫殿。这两句是说,月光正照耀着建业的台观,而玉绳星已经斜挂在建业宫殿旁边的天空了。
[11]鼎门:指建业的南门。《文选》李善注引《帝王世纪》:“成王定鼎于郏鄏(jiǎrù夹辱),其南门名定鼎门。”因此,后代就用“鼎门”称“南门”。
[12]昭丘:楚昭王的墓,在荆州。昭丘阳:昭丘的南面,这里用以代指荆州。这两句是说乘车赶到了建业城门,心中却怀念着荆州。
[13]驰晖:指日光。接:迎。
[14]两乡:指荆州和建业两地。这两句是说自己到了建业之后,连昭丘的日光都看不到,何况相隔两乡的人呢?
[15]这句是说,天空虽有风烟,仍有鸟道可以飞过。
[16]这句是说,人间有江水汉水,却无桥梁可以通行。这是比喻自己不如飞鸟那样自由,无法回到荆州。
[17]隼(zhǔn准):鹰类,比喻凶险的人。
[18]委:委弃于……。严霜:比喻迫害者。这两句是说,自己平时常怕谗人陷害、就象鸟怕鹰隼、菊怕严霜一样。
[19]罻(wúi尉)罗者:张设罗网捕鸟的人,比喻设计害人者,指王秀之。
[20]寥廓:空阔、高远。这两句是说,自己已经远走高飞,可以避祸了。
  【说明】
  这首诗是作者自荆州随王府被召回建业的路上写的。谢眺当时任随王府的文学。随王肖子隆爱好辞赋,谢朓很受他赏识。但由于长史王秀之向齐武帝进了谗言,谢跳便被召还都,因此谢朓的心情是很不愉快的。他虽还京邑,却不忘西府,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西府的同僚,表示留恋不舍的情意。其中“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几句,抒发了对王秀之一流的愤慨情绪。“暂使下都”:大概是指短期奉命做荆州随王府的文学。“下都”,是指荆州,荆州是藩国的都城,所以称“下都”。新林:在今南京市西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