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一幅壮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题所述

古时候,有一位壮族老妈妈养着三个儿子。老妈妈织了一幅壮锦,被仙女拿去做样子,老妈妈让三个儿子去寻找壮锦。

大儿子和二儿子拿了老奶奶的金子,去城里享福去了,没去找壮锦。老三在大石马的帮助下,找回了壮锦,回到了家乡。壮锦变成了美丽的家园,三儿子和仙女结为夫妻。老大、老二则变成了乞丐。



起源与传说

《一幅壮锦》这个故事来自壮族,是壮族地区广为流传的故事。《一幅壮锦》又叫做《一幅僮锦》,最初由萧甘牛搜集整理而成,而后被改编为电影剧本,是壮族民间文学的瑰宝。这个故事赞美了劳动者巧夺天工的手艺,表达了不畏艰苦才能得到幸福的思想。

壮锦是广西壮族地区一项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手工艺品,也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主要产地为广西靖西、忻城、宾阳等县。相传,有一位叫达尼妹的壮族姑娘,精心纺织而成——从此就产生了瑰丽的壮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30
一幅壮锦

  古时候,大山脚下有几间茅屋,屋里住着一位壮族老妈妈,丈夫死了,身边有三个儿子。老妈妈织出了一幅壮锦,上面有房屋,有花园,有田地,又有果园、菜园和鱼塘,还有鸡鸭牛羊。
  一天,一阵大风,把壮锦卷向东天边去了。原来是太阳山的一群仙女拿壮锦做样子去了。

  老妈妈叫大儿子到东方去找壮锦,因为吃不了苦,一位老奶奶给他一盒金子,就回到城里享福去了。老妈妈又叫二儿子到东方去找壮锦,老二也吃不了苦,也得了老奶奶一盒金子,也到城里享福去了。

  后来,老妈妈的三儿子,在大石马的帮助下,越过火山和大海,找到了红衣仙女,让她还回壮锦。红衣仙女正拿着老妈妈的壮锦样子在织锦,老三趁机拿走了自己家的壮锦,骑马回到老妈妈的身边。

  老三回到家中,壮锦在阳光下渐渐地伸宽,变成了美丽的家园。因为仙女在壮锦上绣下了自己的像,也被带回家中。老三就跟她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生活。

  一天,老大和老二回村来了,他俩把老奶奶给的金子花光了,成了叫花子。他俩感到没脸见亲人,只好又拖着讨饭棍走了。

  这个民间故事,是讲壮族老妈妈织了一幅美丽的装进,被红衣仙女拿走做样子,老妈妈让三个儿子去寻找壮锦。结果,老大、老二怕苦贪财,没有找回壮锦,老三办事认真,找回了壮锦,并且得到了红衣仙女的爱情,老大、老二变成了乞丐。故事赞美了劳动者巧夺天工的手艺,表达了不畏艰苦才能得到幸福的思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5-30

    主要内容:这个民间故事,是讲壮族老妈妈织了一幅美丽的装进,被红衣仙女拿走做样子,老妈妈让三个儿子去寻找壮锦。结果,老大、老二怕苦贪财,没有找回壮锦,老三办事认真,找回了壮锦,并且得到了红衣仙女的爱情,老大、老二变成了乞丐。故事赞美了劳动者巧夺天工的手艺,表达了不畏艰苦才能得到幸福的思想。

    该故事由著名民间文艺工作者萧甘牛搜集整理而成,最初发表于1955年《民间文学》的创刊号上,后萧甘牛又将其改编为电影剧本,该剧本曾获全国电影优秀剧本奖,据该剧本拍摄的影片获1965年卡罗兹·发利第十二届国际电影节荣誉奖。《一幅壮锦》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内容讲,都是一篇少有的民间优秀之作,可以说,它既是壮族民间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学的瑰宝,因而,有不少学者在介绍壮族民间文学的成就时都提及该故事。在《壮族文学史》一书中,《一幅壮锦》的故事得到了详细的介绍,著者称赞故事中“大胆的幻想”,肯定其是“感人的艺术”,以为“这种幻想既是人们愿望的寄托,又是对劳动和斗争的赞美和歌颂”。在《中国民族民间文学》一书中,著者介绍了《一幅壮锦》的情节梗概,指出其既“歌颂了壮族妇女的心灵手巧”,也赞美了“勇敢”、“坚强”的品质。在《壮族文学概要》中,著者在陈述了《一幅壮锦》故事的情节梗概后,指出其:“用铺垫和衬托的手法,赞扬壮族妇女织锦的技艺”。《壮族文学发展史》中对《一幅壮锦》的故事做了更为详细的介绍,同时指出表现壮族人民群众的“愿望”,赞美、歌颂“劳动与斗争”是该故事的主题;“幻想性”、“浪漫主义色彩”是该故事的艺术特征。总之,《一幅壮锦》的故事以其积极的思想意义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而得到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已经有不少专著涉及该故事的研究。

第3个回答  2019-11-09

    主要内容:这个民间故事,是讲壮族老妈妈织了一幅美丽的装进,被红衣仙女拿走做样子,老妈妈让三个儿子去寻找壮锦。结果,老大、老二怕苦贪财,没有找回壮锦,老三办事认真,找回了壮锦,并且得到了红衣仙女的爱情,老大、老二变成了乞丐。故事赞美了劳动者巧夺天工的手艺,表达了不畏艰苦才能得到幸福的思想。

    该故事由著名民间文艺工作者萧甘牛搜集整理而成,最初发表于1955年《民间文学》的创刊号上,后萧甘牛又将其改编为电影剧本,该剧本曾获全国电影优秀剧本奖,据该剧本拍摄的影片获1965年卡罗兹·发利第十二届国际电影节荣誉奖。《一幅壮锦》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内容讲,都是一篇少有的民间优秀之作,可以说,它既是壮族民间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学的瑰宝,因而,有不少学者在介绍壮族民间文学的成就时都提及该故事。在《壮族文学史》一书中,《一幅壮锦》的故事得到了详细的介绍,著者称赞故事中“大胆的幻想”,肯定其是“感人的艺术”,以为“这种幻想既是人们愿望的寄托,又是对劳动和斗争的赞美和歌颂”。在《中国民族民间文学》一书中,著者介绍了《一幅壮锦》的情节梗概,指出其既“歌颂了壮族妇女的心灵手巧”,也赞美了“勇敢”、“坚强”的品质。在《壮族文学概要》中,著者在陈述了《一幅壮锦》故事的情节梗概后,指出其:“用铺垫和衬托的手法,赞扬壮族妇女织锦的技艺”。《壮族文学发展史》中对《一幅壮锦》的故事做了更为详细的介绍,同时指出表现壮族人民群众的“愿望”,赞美、歌颂“劳动与斗争”是该故事的主题;“幻想性”、“浪漫主义色彩”是该故事的艺术特征。总之,《一幅壮锦》的故事以其积极的思想意义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而得到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已经有不少专著涉及该故事的研究。

第4个回答  2015-08-05
主要内容:

古时候,大山脚下有一块平地.平地上有几间茅屋.茅屋里住有一个妲布,她的丈夫死去了,剩下三个孩子。大孩子叫勒墨,二的叫勒堆厄,最小的叫勒惹.妲布织得一手好壮锦。锦上织起的花草鸟兽,活鲜鲜的。人家都买她的壮锦来做背带心,被窝面,床毡子。一家四口,就靠妲布的一双手来过日子。有一天,妲布拿起几幅壮锦到圩上去卖.看见店铺里有一张五彩的画,画得很好。画上有高大的房屋,好看的花园,大片的田地;又有果园,菜园和鱼塘。又有成群的牛羊鸡鸭.她看了又看,心头乐滋滋的.本来卖锦得的钱,打算全都买米的,但因为爱这张画,就少买一点米,把画买了回家。

《一幅僮锦》是一则在壮族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该故事由著名民间文艺工作者萧甘牛搜集整理而成,最初发表于1955年《民间文学》的创刊号上,后萧甘牛又将其改编为电影剧本,该剧本曾获全国电影优秀剧本奖,据该剧本拍摄的影片获1965年卡罗兹。发利第十二届国际电影节荣誉奖。《一幅僮锦》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内容讲,都是一篇少有的民间优秀之作,可以说,它既是壮族民间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学的瑰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