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左传昭公二十年 古若无死 译文

如题所述

原文

饮酒乐。公曰:“古而无死,其乐若何?”晏子对曰:“古而无死,则古之乐也,君何得焉?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荝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大公因之。古者无死,爽鸠氏之乐,非君所愿也。”

译文

晏子和齐侯一起饮酒消遣,齐侯说:“假如那些古人可以一直不死,那么该有多么快乐呢?” 晏子对答说:“假如古人不死,那只是古人高兴而已,您又得到了什么快乐呢?当年爽鸠氏首先居住在这个地方,他死后季荝继承了这块土地,后来又由逢伯陵继承,然后又是蒲姑氏继承,此后才是主公您继承。

假如那些古人可以长生不死,那么只能是爽鸠氏会得到快乐,(因为他可以永远占据这片土地)但是这却不是您希望看到的情况。”

扩展资料:

《左传》的史学地位

《左传》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史书的编纂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左传》为后世所提供的春秋及其以前阶段之大量的思想史、经济史、社会史以及其它学术史的重要资料,是此前或相同时期的任何其它一部史所难以企及和不能比拟的。

它对于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大事的可靠记载,填补了空白,有助于后人对中国古代文明进程的全面了解,弥足珍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左氏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21
  一、《左传昭公二十年.古若无死》原文如下:
  公曰。古而无死。其乐若何。晏子对曰。古而无死。则古之乐也。君何得焉。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则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因之。而后大公因之。古若无死。爽鸠氏之乐非君所愿也。
  二、根据以上原文,翻译结果如下:
  晏子和齐侯一起饮酒消遣,齐侯说:“假如那些古人可以一直不死,那么该有多么快乐呢?” 晏子对答说:“假如古人不死,那只是古人高兴而已,您又得到了什么快乐呢?当年爽鸠氏首先居住在这个地方,他死后季荝继承了这块土地,后来又由逢伯陵继承,然后又是蒲姑氏继承,此后才是主公您继承。假如那些古人可以长生不死,那么只能是爽鸠氏会得到快乐,(因为他可以永远占据这片土地)但是这却不是您希望看到的情况。”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0-24
译文如下 : 齐侯田于沛。招虞人以弓不进。公使执之。辞曰。昔我先君之田也。帧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见皮冠。故不敢进。乃舍之。仲尼曰。守道不如守官。君子违之。齐侯至自田。晏子待于遄台。子犹驰而进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酽、梅。以烹鱼肉。箪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泻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 。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奏暇无言。时靡有争。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君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饮酒乐。公曰。古而无死。其乐若何。晏子对曰。古而无死。则古之乐也。君何得焉。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则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因之。而后大公因之。古若无死。爽鸠氏之乐非君所愿也 翻译: 齐侯田于沛。招虞人以弓不进。公使执之。辞曰。昔我先君之田也。帧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见皮冠。故不敢进。乃舍之。仲尼曰。守道不如守官。君子违之。齐侯至自田。晏子待于遄台。子犹驰而进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酽、梅。以烹鱼肉。箪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泻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奏暇无言。时靡有争。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君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饮酒乐。公曰。古而无死。其乐若何。晏子对曰。古而无死。则古之乐也。君何得焉。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则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因之。而后大公因之。古若无死。爽鸠氏之乐非君所愿也。
第3个回答  2014-08-03
齐侯田于沛。招虞人以弓不进。公使执之。辞曰。昔我先君之田也。帧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见皮冠。故不敢进。乃舍之。仲尼曰。守道不如守官。君子违之。齐侯至自田。晏子待于遄台。子犹驰而进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酽、梅。以烹鱼肉。箪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泻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 。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奏暇无言。时靡有争。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君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饮酒乐。公曰。古而无死。其乐若何。晏子对曰。古而无死。则古之乐也。君何得焉。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则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因之。而后大公因之。古若无死。爽鸠氏之乐非君所愿也 翻译: 齐侯田于沛。招虞人以弓不进。公使执之。辞曰。昔我先君之田也。帧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见皮冠。故不敢进。乃舍之。仲尼曰。守道不如守官。君子违之。齐侯至自田。晏子待于遄台。子犹驰而进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酽、梅。以烹鱼肉。箪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泻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奏暇无言。时靡有争。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君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饮酒乐。公曰。古而无死。其乐若何。晏子对曰。古而无死。则古之乐也。君何得焉。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则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因之。而后大公因之。古若无死。爽鸠氏之乐非君所愿也。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6-05-13
  原文:
  饮酒乐。公曰:“古而无死,其乐若何?”晏子对曰:“古而无死,则古之乐也,君何得焉?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荝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大公因之。古者无死,爽鸠氏之乐,非君所愿也。”
  翻译:
  晏子和齐侯一起饮酒消遣,齐侯说:“假如那些古人可以一直不死,那么该有多么快乐呢?” 晏子对答说:“假如古人不死,那只是古人高兴而已,您又得到了什么快乐呢?当年爽鸠氏首先居住在这个地方,他死后季荝继承了这块土地,后来又由逢伯陵继承,然后又是蒲姑氏继承,此后才是主公您继承。假如那些古人可以长生不死,那么只能是爽鸠氏会得到快乐,(因为他可以永远占据这片土地)但是这却不是您希望看到的情况。”
  注: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