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长相思的写作背景

如题所述

《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汴水与泗水是古代淮河下游两条最大的支流,也是古代我国两道南北大动脉。如今,这两条河流已成为宿迁市的“文物”和“市宝”。瓜洲:在江苏扬州市南长江北岸。瓜洲本为江中沙洲,沙渐长,状如瓜字。吴山:在浙江杭州,春秋时为吴国南界.
  这首词到底为谁而作,白坛上也有许多说法,如:樊素、柳枝。但更倾向于樊素。“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樊素、小蛮是白的两个家伎。白居易29岁时,以第四名及进士第时买下的。樊素善歌《杨柳枝》,因又名柳枝。因为种种原因,樊素自求离去,白氏在《别柳枝》绝句中说:“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可见作者对于樊氏的离去十分伤感。
  [赏析] 
  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但同样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爱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点点都似愁恨凝聚而成。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还是一片痴情,终难忘怀,于是就在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两个“悠悠”,刻画出词人思念之深。这种情感的强烈,只有到情人的回归才能休止。然而那与不过是个空想,无奈啊,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只能倚楼而望,回忆昔日的欢乐,来遣散心中的郁闷罢了。 可大家想一想“月明人倚楼”,想象皓月当空、独自倚楼远望这样一幅画面,是怎样的意境啊。 
  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思念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频用叠字叠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更加抒发悠悠不尽的“思”和“恨”。
  这篇作品是中唐时期比较正规成熟的词作。形式虽然短小,但它却用回环复沓的句式,流水般汩汩有声的节奏,贯穿于每个间歇终点的相同韵脚,造成了绵远悠长的韵味,使相思之痛、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月明人倚楼”,想象皓月当空、独自倚楼远望这样一幅画面,觉得更有意境。
  “长相思”为词牌名,但本词内容与此密切相关。词分上下两阕,格律和字数一样。每阕四句,押平声韵。
  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下阕直接抒写情怀,因所思之人没有回来,只得在这月明之夜,独倚高楼。
  抒发悠悠不尽的“思”和“恨”。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思念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频用叠字叠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心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7
《长相思》是一首乐府旧题,原为古怨思二十五曲之一,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列入“杂曲歌辞”南朝和唐代诗人,多用此题写男女或朋友久别相思之情,通常以“长相思”开头,长相思:词牌名,用《古诗·盂冬寒气至》:“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为名,通篇句式长短不一。相思是重情之人不可割舍的爱,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身靠楼栏杆,依稀怀故人。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水景色,都充满了哀愁。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两个“悠悠”,更添了愁思绵长,相思绕心头。全词以“恨”写“爱”,恨到啥时才罢休,明月照你上高楼。用浅显易懂,流畅明快的语言,和谐婉转的音律,表现人物内心的复杂感情。特别是那流泻的月光,洒满女子的闺楼,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这些真实山水实存于主人公的心里的,是一种心中风景,浅显韵深,回味悠长。白居易青年时期曾有过和一位名叫“湘灵”的姑娘相恋的经历,却终于未能结合。在这首诗中他把对女主人公的爱恋、思念和追求的真挚的情感写得那么动人,真是感人至深,绝非偶然。
第2个回答  2006-08-03
写作背景:当时任县蔚的白居易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谈起50年前的天宝遗事,即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话及此事,相与感叹当时,王质夫提议以文学作品连记叙这段故事,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陈鸿《长恨歌传》) 白居易写了这首《长恨歌》,同时陈鸿为作《长恨歌传》。
第3个回答  2015-12-11
《长相思·汴水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词作。这是中唐时期比较正规成熟的词作,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此词上片写景,暗寓恋情;下片直抒胸臆,写女子久盼丈夫不归的怨恨。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 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相思之痛、离别之苦;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味深的特点。
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白话译文
汴水长流,泗水长流,流到长江古老的渡口,遥望去,江南的群山在默默点头,频频含羞,凝聚着无限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哪儿是尽头,伊人呀,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一轮皓月当空照,让我俩紧紧偎傍,倚楼望月。
第4个回答  2019-02-15
这首词到底为谁而作,白坛上也有许多说法,如:樊素、柳枝。但更倾向于樊素。“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樊素、小蛮是白的两个家伎。白居易29岁时,以第四名及进士第时买下的。樊素善歌《杨柳枝》,因又名柳枝。因为种种原因,樊素自求离去,白氏在《别柳枝》绝句中说:“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可见作者对于樊氏的离去十分伤感。
  [赏析] 
  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但同样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爱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点点都似愁恨凝聚而成。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还是一片痴情,终难忘怀,于是就在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两个“悠悠”,刻画出词人思念之深。这种情感的强烈,只有到情人的回归才能休止。然而那与不过是个空想,无奈啊,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只能倚楼而望,回忆昔日的欢乐,来遣散心中的郁闷罢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