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以后,太阳已经向北移动,为什么大小寒天气反而更冷?

如题所述

地球和太阳的距离以及我们和太阳所形成的角度,影响了我们所感受到的温度,之所以冬至过后地球离太阳越来越近,我们反而感觉到越来越冷,就是因为角度出了问题,接受不到太阳光,正面的照射自然会变得越来越冷。

地理上有些常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7月比较远,音乐比较近,冬至是在12月22日冬至过后,地球将逐渐向太阳靠近,也就是说距离会越来越近,但是地球上的温度变得越来越低了,准确的说是我们北半球的位置,温度变得越来越低了,因为地球还存在公转的同时会进行自转,也就是形成了我们的四季状态变化。到了冬至过后,我们才会觉得越来越冷。

冬至过后是在北半球变得越来越冷,但是南半球恰恰相反,南半球没有那么冷,我们国家的冬至也只是24节气里面的规律,其他国家并不见得认可我们的24节气歌,因为24节气歌是在黄河流域我们的古代劳动人民所形成的一种气候对农时的一个把握的歌谣,其他国家不见得适用,尤其是南半球的国家,因为他们的气候和我们恰恰相反,所以我们这特别冷的时候,他们那会特别热,我们这夏天的时候他们是冬天。

地球和太阳的距离越来越远,就会变得越来越冷,距离越近就会变得越来越热,这是从地球整体受热的角度来说,但是地球本身存在一定的自转,然后我们北半球和太阳的这个角度发生了问题,它是非垂直照射的相应情况,太阳给我们地球的温度我们不能接收到太多,发生了相应的能量损失,我们自然就会感觉比较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不同于其他节日,冬至是一个兼具了人文和自然双重内涵的节气。首先,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是我国民间流传已久的传统佳节,这也大多数人对它的认识。其次,从天文角度来说,冬至是太阳在这一天运行到了冬至点(黄经270°)的时候。那么,为什么冬至后太阳向北移动,天气反而变得越来越冷?

冬至后的地球逐渐接近近日点

众所周知,地球围绕太阳进行运转的无形轨道,其实并不是一个正圆形,而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其特殊的轨道特征产生了两个特殊的点,它们分别是地球与太阳位置最近的近日点,以及地球和太阳位置最远的远日点。而冬至之后,地球的实际运行位置便是和近日点越来越近。

地球会在每年一月初的时候经过近日点,此时地球和其母恒星太阳之间的距离小与1个天文单位,大约为1.46亿公里;而每年的7月初,则是地球经过远日点的时间,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又会比一个天文单位长一点,大约是1.52亿公里的样子。

为什么距离近了天气却冷了?

放眼整个太阳系,围绕太阳进行公转的星球并不是只有地球,每个星球的偏心率又存在较大差异。事实上,只有那些绕太阳公转、且具有较高偏心率的星球,才可能因为行星移动到了近日点后给星球上的温度带来较大影响。而地球运转轨道的离心率太小,并且,位于近日点的地球还会以比平时更快的速度进行移动。

其次,我们可以直接将地球位于近日点和远日点之间的距离进行比较,前者1.46亿公里的距离和后者1.52亿公里的距离,大约只相差了0.06亿公里。将这个差值放在地日的平均距离来看,这样微小的距离差异,当然不会让地球接收到的太阳热量因此而发生太大的变化。

之所以北半球会从夏至开始变得天气炎热,是因为地球赤道平面和轨道平面间23.5度的夹角,直射北回归线的太阳让北半球拥有了更多热量倾斜。当地球位于近日点的时候,地球的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当地球位于远日点的时候,地球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

简而言之,地球上的温度高低,并不会因为地球靠近近日点而变得温暖,也不会因为地球接近远日点而变得更加寒冷。因为,地球上的一年四季,跟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值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而是始于地轴本身的倾斜。

地日距离影响两个半球冬季的长度

就像刚刚说到的那样,地球上四季的形成,始于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轴是倾斜的,我们经历的冬天,也没有因为地球靠近近日点而变得温暖。但是,由于地球存在着每年一月都会运行到近日点这一现象,从而导致了南半球的冬季会比北半球的冬季少出5天的时间。

偏离恒星的另一个地球半球只能接收到较少的阳光,而这两个半球的位置互换周期大约是6个月左右的时间。因此,地球的两个半球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性,当指向太阳的半球正值夏季的时候,那么另一个稍微偏离太阳的半球便正是寒冬时节。北半球的冬至,代表的是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最低点、一年中时间最短的一天,以及冬季的开始。

开普勒运动定律表示,绕行物体总是会在相等的时间里扫除同等大小的区域。换而言之,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变化,会导致地球的运行速度也随之而改变。位于近日点时的地球运行速度(北半球冬至和春分之间的时间)会比位于远日点的时候(南半球冬至和春分之间的时间)速度略快一些。而这两个半球在该段时间的差异,则大约为5天左右。

关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位置关系

太阳是整个太阳系中当之无愧的核心天体,不管是大家熟悉的八大行星,还是其他小行星和彗星这样的星体,它们都会从不同的距离尺度上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在围绕公转的所有星体里面,其中与太阳距离位置最近的运行轨道,当属水星大约4700万公里的椭圆轨道。

而距离最远的奥尔特云中的物体,则大约与太阳相距15万亿公里左右。那么,我们的地球和太阳之间到底有多远?我们可以将地球和奥尔特云进行比较。事实上,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行轨道大约是149597870公里,这比奥尔特云近了大约10万倍左右。而天文领域中常用到的天文单位,其实指的就是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值。

当我们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运动的时候,其经过的每一个点在同一个平面上形成了封闭曲线。也就是大家现在所了解到的,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形状公转轨道,而太阳的位置就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并且,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位置,其实并不是太阳的中心处,而是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公共质量中心。

为什么很多人都对此并不了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太阳相比太过渺小,前者质量仅为后者的三十三万分之一左右。与此同时,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公共质量中心,与很多人以为的太阳中心也只相距450千米的样子。与太阳本身70万千米左右的半径相比,这个微小的距离差简直不值一提。这便是为什么,即使很多人将地球的公转活动视为地球围绕太阳中心运行,也没有跟实际情况相差太远的根本原因。

简单总结一下:

1.即便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会从冬至之后开始变得越来越近,但这并不会让正值冬季的人们感受到温度的上升。

2.虽然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不会带来太大的温度变化,但由于地球会在靠近太阳和远离太阳时以不同的速度进行移动,从而导致了北半球的冬季比南半球多出5天左右。

3.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上,之所以会形成近日点(地球靠近太阳)和远日点(地球远离太阳),本质上是因为地球的运转轨道是椭圆形,且拥有较小的轨道偏心率。

第2个回答  2008-12-31
大阳只是其中一个影响天气的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大气运动,如北方来的冷空气。在大小寒这段时间里,冷空气持续南下,甚至有越来越强的趋势,所以天气会更冷。只有等到大阳带来的热量蒸发足够的暖空气与之抗衡里,天空才会开始转暖!
第3个回答  2008-12-30
您好:

======================= ===================================
虽然从冬至开始阳光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但北半球天气还没有转向暖和。因为这时北方“积聚”的冷空气还在持续南下。多出这点日光照射还不足以与之抗衡。所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要到小寒。大寒。

这就和一天中最热的时间不是正午是差不多的道理。过了正午12点太阳虽然偏了一点。但热量还在增加。所以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一般要到午后2点左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