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

这个学期我选了选修课——“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学期结束后老师要我们写一篇关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大约400字左右,不用太多,不然我要抄死勒)。
大概也就是以下内容:
1.世界遗产保护组织的建立时间?参与此组织的国家共有多少个?中国是何时加入此组织的?历史遗产包括哪些遗产?我国已有多少处遗产被加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名录?
2.本学期已经看了关于雅典卫城、金字塔、长城、明十三岭、故宫、古希腊的视频。

能否就以上所说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关于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可以着重写某一处遗产,略写其他;或者每个都写一些;但是1中的问题的答案都要在文章中体现。

150分悬赏,好的再加50分!!!
最好在十点半之前,我还要手抄!!!
拜托各位了......
还要涉及帕特农神庙,宙斯神庙(相关柱头的知识)雅典卫城,古罗马斗兽场,万神殿,文艺复兴时期,弗洛伦萨的教堂等,谢谢!!!
我是高中生,是要拿学分的!!!另外作业太多了,这来不及做,大家帮忙下!!!

宙斯神庙位于奥林匹亚村,是为了祭祀宙斯而建的,也是古希腊最大的神庙之一。宙斯神殿建于公元前470年,于公元前456年完工,由建筑师Libon设计,宙斯神像则由雕刻家pheidias负责。直到公元前86年,罗马指挥官苏拉(Sulla)攻占雅典,破坏了尚未完成的建筑,将一部分石柱和其他建材拆下来之后,运到罗马。直到今天,在罗马市中心的古罗马广场遗址上,还能看见它们。神殿是以表面铺上灰泥的石灰岩建成,殿顶则使用大理石兴建而成。宙斯庙尤以象牙和黄金的塑像而闻名于世。
宙斯神庙是按照伊奥尼亚风格的建筑,后来改用了科林斯式石柱风格,而且一概使用大理石。整个建筑坐落在一块205米长,130米宽的地基上,神庙本身长107.75米,宽41米,共有104根科林斯柱。每根石柱高达17.25米,顶端直径达1.3米,约计用大理石1.55万吨。和众多的古希腊神庙一样,宙斯神庙也遭受严重的破坏,104根柱子中仅存13根。宙斯神庙和哈德良拱门隔路相望,宙斯神庙位于路南,而哈德良拱门则位于路北,这两座建筑都是由距今1900多年前的罗马帝国国王哈德良时期修建的。现在我们已经无法看到宙斯神庙和哈德良拱门的原始形态,只能通过断壁残垣来回忆当时的辉煌。
宙斯神殿是古希腊的宗教中心。神殿位于希腊雅典卫城东南面,依里索斯河畔一处广阔平地的正中央,为古希腊众神之神宙斯掌管的地区;目前这地方尽是一片黄澄澄的丘陵,但是在古希腊时期,四周环绕翠谷和清冽溪水,景境幽雅,不远处更有一座密林,绿意浓郁,林中小径两旁更是花木扶疏,争奇斗妍,美不胜收,更是当时的宗教中心。在古希腊时代,那地位于雅典城墙外,到了哈德良帝时代为了扩大雅典城规模,将城墙往外扩展,才把神殿纳入城内。

雅典卫城,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也称为雅典的阿克罗波利斯,希腊语为“阿克罗波利斯”,原意为“高处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雅典卫城遗址位于今雅典城西南,建造在海拔150米(此数据据中文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2004年8月号,另一资料为156米)的石灰岩山冈上,是祭祀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的神圣地,建筑群建设的总负责人是雕刻家菲迪亚斯。卫城,原意是奴隶主统治者的圣地,古代在此建有神庙,同时又是城市防卫要塞。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时期,雅典卫城遂成为国家的宗教活动中心,自希腊联合各城邦战胜波斯入侵后,更被视为国家的象征。每逢宗教节日或国家庆典,公民列队上山进行祭神活动。
在希腊古代遗址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均建造于雅典黄金时期的雅典卫城。作为古希腊建筑的的代表作,雅典卫城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这些古建筑无可非议的堪称人类遗产和建筑精品,在建筑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迄今保存下来的大量的珍贵遗迹,集中展示了希腊的古代文明。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编号为545-003,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为:“文明、神话、宗教在希腊兴盛了一千多年。阿克罗波利斯包含四个古希腊艺术最大的杰作——巴特农神庙、通廊、厄瑞克修姆庙和雅典娜胜利神庙——被认为是世界传统观念的象征。”

意大利古罗马竞技场罗马斗兽场(Colosseum)
地理坐标41°53'25.38"N 12°29'32.47"N
亦译作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广场的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从外观上看,它成正圆形;俯瞰时,它是椭圆形的。它的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大直径为188米,小直径为156米,圆周长527米,围墙高57米,着座庞大的建筑可以容纳近九万人数的观众。围墙共分四层,前三层均有柱式装饰,依次为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也就是上周在古代雅典看到的三种柱式。科洛西姆斗兽场以宏伟、独特的造型闻名于世。
罗马斗兽场(Colosseum),全名为:科洛西姆斗兽场,亦译作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位于今天的意大利罗马市中心,是古罗马时期最大的圆形角斗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造起来的,现仅存遗迹。 斗兽场专为野蛮的奴隶主和流氓们看角斗而造。
从功能、规模、技术和艺术风格各方面来看,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它的施工速度之快也是一个奇迹。
斗兽场平面式长圆形的,相当于两个古罗马剧场的观众席相对合一。斗兽场长轴188m,短轴156m,中央的“表演区”长轴86m,短轴54m。观众席大约有60排座位,逐排升起,分为五区。前面一区是荣誉席,最后两区是下层群众的席位,中间是骑士等地位比较高的公民坐的。荣誉席比“表演区”高5m多,下层观众席位和骑士席位之间也有6m多的高差,社会上层的安全措施很严密。最上一层观众席背靠着外立面的墙。观众席总的升起坡度接近62℅,观览条件很好。
罗马斗兽场由弗拉维安王朝的三个皇帝建造,它正式的名字是弗拉维安竞技场。它的建造是这个新王朝的家族为提高自身在公众中的地位而发起的一系列运动的一部分。韦斯帕西恩(公元69—79年)是这个王朝的缔造者,他的出身并不高贵;在尼禄自杀后的一年中,罗马又经历了三个短命皇帝的失败的统治,韦斯帕西恩随后坐上了皇位。那时尼禄并未被遗忘;他所吞噬的广袤的土地和其他的奢侈物已经激起民愤。因此,当韦斯帕西恩决定填平那属于尼禄的豪华金色宫殿的人工湖.将其变成公共娱乐场所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
这个用石头建起的罗马斗兽场(长188米;宽156米;高57米),由石灰华(10万立方米,采自提维里附近的采石场,通过一条特殊的马路运至罗马)构成,它是罗马最大的环形竞技场了。人们相信大约300吨的铁被用来制造将石头连接起来的抓钩。
从外部看,这座罗马斗兽场由一系列3层的环形拱廊组成,最高的第4层是顶阁。这3层拱廊中的石柱根据经典的标准分别设计(由地面开始,多利安式样,爱奥尼亚式样和科林斯式样)。在第4层的房檐下面排列着240个中空的突出部分,它们是用来安插木棍以支撑“Velarium”的,Velarium是露天剧场的遮阳帆布,皇家舰队的水兵们负责把它撑起以帮助观众避暑,避雨和防寒,这样一来大斗兽场便成为一座1世纪的透明园顶竞技场。
罗马斗兽场能容纳的观众大约5万人。共有3层座位;下层,中层及上层,顶层还有一个只能站着的看台,这是给地位最低下的社会成员准备的:女人,奴隶和穷人。但即使在其他层,座位也是按照社会地位和职业状况安排的:皇室成员和守望圣火的贞女们拥有的、特殊的包厢。身着白色红边长袍的元老们坐在同一层的“唱诗席”中;然后依此是武士和平民。不同职业的人也有特殊的席位,例如士兵、作家、学者和教师,以及国外的高僧等。观众们从第一层的80个拱门入口处进入罗马斗兽场,另有160个出口遍布于每一层的各级座位,被称为吐口,观众可以通过它们涌进和涌出,混乱和失控的人群因此能够被快速的疏散(据说这里只需十分钟就可以被清空)。

在罗马市中心,有一个中央竖立着高大的尖顶方碑的喷水池,方碑基座雕有古罗马神话场景,这一喷水池所在地就是罗马万神殿的前庭。
万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公元80年的火灾,使万神殿的大部分被毁,仅余一长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岗岩石柱16根,这一部分被作为后来重建的万神殿的门廊,门廊顶上刻有初建时期的纪念性文字,从门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圆柱仍可看出万神殿最初的建筑规模。
现今所见的万神殿主体建筑是亚德里亚诺大帝于公元120-124年所建,为43.4米高的圆形堂,其内仍供奉罗马的所有神袛。公元609年万神殿被赠予教皇,随即改为天主教堂,将多尊圣骸保存于内,更名为圣玛丽亚教堂,后拉特朗协约将其定位意大利国立教堂。也正是因此,万神殿才在后来幸存下来,没有被视为异教建筑而毁灭。
万神殿是古罗马建筑艺术的杰作。万神殿的底平面直径也为43.4米,与高度相等。万神殿下半部为空心圆柱形,从高度一半的地方开始,上半部为半球形的穹顶,穹顶的墙面厚度逐渐减小,其下方墙厚6米,与万神殿下半部墙壁等厚,到顶部则递减为1.5米。为使穹顶墙厚的递减更有利于万神殿整体建筑的稳固,万神殿穹顶内壁被整齐划分为5排28格,每一格皆被由上而下雕凿凹陷,不仅使墙厚的递减更为合理,也增加了万神殿内部的美观性。
万神殿的装饰风格前后发生过很大变化。供奉诸神时期的描画神人大战的铜雕等大量装饰,在改为教堂后被大面积更替,原有的屋大维与阿戈利巴的雕像也已不在。神殿入口的青铜大门,原与穹顶和门廊天花板所覆的镀金铜瓦互为呼应,现今铜瓦早已用作他途,只留雕工精美的青铜大门镇守那一份已逝的气势。万神殿内宽广空旷,无一根支柱,穹顶顶部开有直径9米的圆洞,这是整个万神殿内唯一的光源来源。
万神殿内的七座壁龛,分别供奉战神和朱利奥·凯撒神明和英雄,除壁龛外,殿内还有很多神明和英雄的雕像。万神殿内侧面的小堂,是拉斐尔、意大利国王埃玛努埃尔二世、翁贝尔托一世和他的妻子玛尔盖丽妲王后等重要人物的长眠之地。

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于15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14世纪,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弗洛伦萨主教堂 1、 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史的开始。
2、 公元1296年动工,约1470年初步建成,其穹顶是由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主持完成。
3、 建筑总高107米,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独创精神的标志,同时也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的普遍进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31
国务院最近下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这意味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进入政府和社会关注的视野。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被大家所忽视的。多年来,我国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很多文化遗产、大量古代建筑,在人们的经意或不经意间消失了。由于不可再生性,不少承载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物质遗产,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上世纪50年代以后,全国许多城市开始新的建设,由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缺乏认识,造成了对历史古城的摧残。上世纪80年代以后,掀起了新的建设高潮,许多大中城市旧城区内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使许多传统历史地域遭到了“灭顶之灾”,许多旧城在“旧貌换新颜”的同时,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风貌。而观念上的轻视、经费支持的不足与制度规范的不完善,更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举步维艰。

传统文化与落后文化、旧文化的混淆,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不力。在一些人看来,要更新,就要破“旧”立“新”,就要“快刀斩乱麻”、“放开手脚干”。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忽视文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让更多高楼大厦和旅游发展吞噬了很多历史建筑,毁坏了不少历史名城的风貌。这不但使文化遗存和原来的地方风情、城市风貌一扫而光,割断了社会的历史文脉,而且,长此以往更会带来一个民族文化的弱化。

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需要载体。悠久的文化,是承载于千年文化遗产,例如风俗、习惯、传统表演艺术、古遗址、古建筑等之上的。以建筑为例,现代建筑以钢筋水泥为材料,它的抗震性能较差,而中国古代多以木质建筑为主,它的建造结构使它具有更强的抗震作用。这一建筑风格背后,蕴含的是中国“以柔克刚”的传统文化理念。例如,丽江古城经历了7级地震还基本无损,后被评为世界遗产。再如,上海市第12块历史风貌区——上海市虹口区霍山路的老屋和街区,就是中国人民与犹太人民友好的见证。这个地方得到保护,全世界人民逐渐都会知道,在德国法西斯残酷屠杀犹太人时,在许多国家拒绝接纳四散逃亡的犹太难民时,也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中国人民友好地接纳了3万多犹太人。相反,如果承载着历史信息的载体消亡了,负载在其上的历史和文化也必然会被冲淡或消亡。

留存文化遗产,其意义也关乎未来。理解文化遗产,应该理解遗产背后蕴含着的深刻历史文化含义,更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培育出新的现代文化。这种萌发于历史文化传统之上的“新”文化,才更具有根基、底蕴、特色和生命力。社会文明需要新陈代谢,但更新不能摈弃历史,而是在历史基础上发展,是从旧环境中滋生出新的东西。

保护与发展是一对难解的矛盾,却不是一对不可化解的矛盾。继承和发展、历史传统和现代化要求都是人们的需求。财富理应包括文化财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展开,关键是要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体味与认同它的价值,历史文化的价值同样蕴藏着巨大的财富
第2个回答  2009-01-01
f
第3个回答  2008-12-31
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于1976年11月,由21名成员组成,负责《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实施。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主要决定哪些遗产可以录入《世界遗产名录》,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委员会成员每届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委员会内由7名成员构成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团每年举行两次会议,筹备委员会的工作。
世界遗产委员会由180个《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成员中的21个成员组成,委员会成员每届任期为6年,每两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委员会内由7名成员构成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团每年举行两次会议,筹备委员会的工作。委员会每年在不同的国家举行一次世界遗产大会,主要决定哪些遗产可以录入《世界遗产名录》,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中国于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方。1999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委员会成员。
截至2005年7月,全世界共有812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迄今中国有31处世界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项。

如何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探讨的问题。

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必须要有过硬的措施。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体系。二是各级政府要把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同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结合起来,根据各自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实际状况,对每一处文化遗产都要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规范保护程序,建立和健全保护机构,落实保护责任制,促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三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保护文化遗产的资金投入。四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五是要切实加强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必须合法、合理、科学。

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的属性,因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必须做到合法、合理、科学。其一,利用文化遗产必须合法。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开展利用文化遗产的活动。坚决反对扯着发展经济的幌子,置国家法律于不顾,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其二,利用文化遗产必须合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是文物保护的原则,也是一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我们不能把目光局限在旅游业的开发上,应广开思路,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其三,利用文化遗产必须科学。历史文化遗产本身储存着大量的信息,但对这种信息及其价值的认识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所提供的技术手段的进步,对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化。

三、正确处理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我们在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上必须处理好以下3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任何人对资源的占有和利用都不能采取掠夺的、破坏的方式,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有意或无意地剥夺后人对资源的享用权,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二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遗产保护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任何地方都不能把文化遗产当做一般的经济资源进行开发,把经济效益视为唯一目的,不能只顾赚钱而不顾它的社会功能、社会效益。
帕特农神庙的设计代表了全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从外貌看,它气宇非凡,光彩照人,细部加工也精细无比。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作了许多创新,事无巨细皆精益求精,由此成为古代建筑最伟大的典范之作。它采取八柱的多利亚式,东西两面是8根柱子,南北两侧则是17根,东西宽31米,南北长70米。东西两立面(全庙的门面)山墙顶部距离地面19米,也就是说,其立面高与宽的比例为19比31,接近希腊人喜爱的“黄金分割比”,难怪它让人觉得优美无比。柱高10.5米,柱底直径近2米,即其高宽比超过了5,比古风时期多利亚柱式(三种希腊古典建筑柱式中最简单的一种)通常采用的4比1的高宽比大了不少,柱身也相应颀长秀挺了一些。这反映了多利亚柱式走向古代规范的总趋势。
宙斯神庙位于奥林匹亚村,是为了祭祀宙斯而建的,也是古希腊最大的神庙之一。宙斯神殿建于公元前470年,于公元前456年完工,由建筑师Libon设计,宙斯神像则由雕刻家pheidias负责。直到公元前86年,罗马指挥官苏拉(Sulla)攻占雅典,破坏了尚未完成的建筑,将一部分石柱和其他建材拆下来之后,运到罗马。直到今天,在罗马市中心的古罗马广场遗址上,还能看见它们。神殿是以表面铺上灰泥的石灰岩建成,殿顶则使用大理石兴建而成。宙斯庙尤以象牙和黄金的塑像而闻名于世。
宙斯神庙是按照伊奥尼亚风格的建筑,后来改用了科林斯式石柱风格,而且一概使用大理石。整个建筑坐落在一块205米长,130米宽的地基上,神庙本身长107.75米,宽41米,共有104根科林斯柱。每根石柱高达17.25米,顶端直径达1.3米,约计用大理石1.55万吨。和众多的古希腊神庙一样,宙斯神庙也遭受严重的破坏,104根柱子中仅存13根。宙斯神庙和哈德良拱门隔路相望,宙斯神庙位于路南,而哈德良拱门则位于路北,这两座建筑都是由距今1900多年前的罗马帝国国王哈德良时期修建的。现在我们已经无法看到宙斯神庙和哈德良拱门的原始形态,只能通过断壁残垣来回忆当时的辉煌。
第4个回答  2008-12-30
呵呵你自己的提问就是提纲啊
自己每个问题都查查,就是一篇文章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