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出塞二首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扩展资料:

赏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

诗从写景入手。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

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 秦汉时 ”三字加以修饰 ,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17

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

该句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出塞二首》的第一首,全诗原文如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白话文释义: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但频繁的边塞战争,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诗从写景入手。“秦时明月汉时关”皓月当空,照耀着万里边疆的关塞,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加以修饰,使意境更加高远,把我们引到了遥远的古代,更引人深思:秦汉以来边防战争连续不断,一直持续至今,这是从时间上描写边塞的悠久。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的马队就不会度过阴山。这两句写得意在言外。意思就是说:由于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抗匈名将的怀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首句从秦汉时的月色和关塞写起,点名月色、关塞依旧,但时光流逝,朝代变迁,长期边防战争给人民和将士带来无限灾难与痛苦。

第2个回答  2015-02-15
龙城飞将,指汉朝飞将军李广。李广(?-前119年),汉族,甘肃天水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被匈奴称之“飞将军”。“龙城”在唐朝时属于唐朝边塞,,故李广被称为“龙城飞将”。

2003年,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对“龙城飞将”的注释做出修改:“龙城”指奇袭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广卫青,更多的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李广:飞将军

李广(?-前119年),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龙城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前166)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中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唐德宗时将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李广为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龙城飞将,以飞将军李广的典故,泛指驻守边关、不让敌人入境侵犯的良将。

卫青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将领,汉武帝任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汉朝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胜,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元封五年卫青逝世,起冢如庐山,葬于茂陵东北,谥号为“烈”。

此龙城,是防卫外敌入侵的边塞,而非他国的政治中心。李广守边多年,曾征战右北平、北地、雁门、代郡、云中、上郡等地。而龙城在诗歌中,与玉门等一样,成为边关的代称。
在唐诗中,虚指边关,而非西汉时敌国千里之遥的祭天地点匈奴茏城。此类诗词甚多,皆指边关,无一指他国:

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侯印不闻封李广,别人丘垄似天山。——温庭筠《伤将军》(榆关、龙城皆指北方边关。翻译:外族侵略者武装侵犯榆关,在边塞龙城一败涂地,只有几匹马逃回去了。
李广戍边这么大的功劳,但没有得到应得的封爵;而那些才能平庸的人,不但被封侯,而且死后还给建立了高大的坟墓。)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西望龙城阵云起。——卢思道《从军行》

忽值胡关静,匈奴遂两分。天山已半出,龙城无片云。汉世平如此,何用李将军。——吴均《战城南》(龙城与天山相对,龙城无云边关无事不用李将军)

  铁马胡裘出汉营,分麾百道救龙城。——常建《塞下》(铁马胡裘是出汉营者的打扮,他们的目标是去救龙城,龙城是汉方重要的关隘)

  雁门霜雪苦,龙城冠盖稀。——王绩《在边三首》(雁门,龙城皆指边关)

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王昌龄《从军行二首》(此次出行为了龙城而战,而龙城正在被胡兵袭击.)

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龙城远,雁门寒。——徐陵《长相思二首》(皋兰,龙城,雁门,都是边关)

  边秋胡马肥,云中惊寇入。……月晕抱龙城,星流照马邑。——简文帝《陇西行三首》(外敌来了,龙城马邑是前线)

  虽弭轮台援,未解龙城围。——梁简文帝《赋得陇坻雁初飞诗》(外敌当前,前线在轮台和龙城)

  昔随张博望,辞帝长杨宫。……季月边秋重,严野散寒蓬。日隐龙城雾,尘起玉关风。——何逊《学古诗三首》之三(龙城与玉关对仗,都指边关)

所以,龙城飞将,用典自汉代守边有功的飞将军李广,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但更泛指保卫边关的优秀将士。
第3个回答  2017-04-0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汉代卫青、李广。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龙城飞将实指卫青和李广。只要有这两个人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跨过阴山。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胡马”,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教”字读平声。“不教”,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8
龙城飞将,指汉朝飞将军李广。李广(?-前119年),汉族,甘肃天水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被匈奴称之“飞将军”。“龙城”在唐朝时属于唐朝边塞,,故李广被称为“龙城飞将”。
2003年,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对“龙城飞将”的注释做出修改:“龙城”指奇袭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广卫青,更多的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满意请及时【采纳】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