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生如何转变适应小升初衔接

如题所述

因为初中和小学在学习上有很大的不同,为了避免孩子在进入初中后跟不上学习进度,小升初衔接是很有必要的。小升初衔接之初一新生如何转变一、什么是小升初衔接小升初衔接班就是为了使小升初的孩子,顺利适应下一个学段,而提前进行相关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学习和适应。二、为什么要做小升初衔接小学升初中的大部分学生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一些本来在小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升入初中后,成绩却变得平平,并未像想象的那样好,相反,有些学生在小学成绩本来一般,到了初中后成绩却一跃而起、突飞猛进。为什么会出现小学成绩好到中学学习迅速滑坡呢?其实这是“衔接”出现了问题。提前做好“衔接”对于小学升初中的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小学课程和初中课程差别很大,尤其是初中的数学、英语等,与小学内容仅一点关联,这个时期要是没有做好衔接工作,成绩出现大幅度滑坡现象就不足为怪了。小学与初中学习内容截然不同,暑假提前适应这个更替期,对孩子开学后顺利起跑有巨大帮助作用:进入初一年级后,知识难度增大。数学开始进入到中等数学的时代,划分成了代数和几何两部分。代数由数字到字母,由常量到变量(函数),一些更为抽象的概念和理论都体现在初中数学中。几何部分要求孩子从计算性转变为论证性,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技巧性要求更高,全等变化、代几综合等问题在每年中考的压轴题中频繁出现。另外,在初中分班后教学资源差别较大的基础上,重点班的超前教学造成普通班学生与重点班学生差距进一步拉大。1、超前教学中学重点班基本上是用初中2.5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完成中考要求的主体内容,如果不提前学习,与优秀小孩的差距将被进一步拉大。到初三上甚至初二升初三暑假部分学校就开始直升或签约(类似点招),这些学生将可以在初三直接简单学习高中知识点,同步伴随初三复习,这样既为高中拉长战线,提高高考的成绩,又为保证中考前初中知识不生疏。2、默认已学越来越多的初中在开学后讲课速度快且跳跃性大,尤其是重点班,这是因为很多初中老师根据经验,都会默认学生在开学前一定已经多少自学过了初一的部分内容了。而很多孩子因个人自学能力的差异,造成开学后学习吃力,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从长远方面影响到初中学习生活的热情。总的来说,小学升初中不仅面临着知识内容、学习方法上的衔接,还面临着人际交往的衔接和家长思想教育上的衔接等。预热衔接做好了,将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关键所在。三、小升初衔接要做什么1、知识衔接知识的衔接,主要由温故和知新这两部分组成。两个月的假期很长,很多孩子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完全抛之脑后,等到新学期学习开始,已经是两脑空空。所以在做小升初衔接的时候,要将上学期学过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对所得的知识加以巩固,然后再提前预习下学期的知识,对新学期的学习树立起更好的信心。2、心态衔接进入初中后,大班额现象更严重,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孩子都照顾的无微不至。所以,不管是学习还是住校生的生活,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孩子自立。所以,要做好自主学习、照顾好自己的心理准备。四、如何做小升初衔接暑假提前学习初一数学开学后会很有优势1、暑假时间集中、效率高,有充足的时间预习初一内容。2、初中分班考试和摸底考试将部分考中学内容,提前预习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3、进入初中后能够领先学习、游刃有余,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小升初衔接的家长来说,首先要明确一个基本理念:家长不要去教给孩子知识,把教给孩子知识的责任交给老师,我们认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有三个因素:学习动机、学习环境、学习能力!家长在教给孩子知识的过程中容易因望子成龙心切打击了孩子的兴趣、乃至成就感。不能给孩子提供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环境,自然也就不能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家长最重要的责任是教给孩子做人,言传身教,另外提供一些信息上的帮助。五、初中在学习上与小学有何不同从小学到初中,最大的转变是,从模块化的知识转变为系统性知识的学习。1、课业负担重了小学时只有两门主科,即语文和数学;上了初中,几乎每门功课都是主科,因为所有的学科都是三年后中考的应试学科。2、学习方式不同小学学习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而到了中学要由被动变为主动,否则就要掉队,因为中学的教学方法有变化,教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启发学生自学,不再是小学的“多读、多背、多记、多默写”,而采取多理解、多分析、多思考的方式。这是因为中学的教材已不是以感性知识为主,而是以抽象的理性知识为主。为此,中学生要尽快改变学习方法,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死记硬背变为理解记忆。3、学习难度加深、要求高了如小学英语只要求学生会听会读,中学英语则不光要求会写、会背、会默,而且要求每日进行听力训练;小学文言文只要求学生会“讲故事”,而初中则要求字字落实,句句理解。4、考试考查变得频繁在小学时,学生们一学期只有一两次考试。到了初中,考试就变得频繁,几乎每一学科每一单元后,都会有一次总结性的检测。这不光是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