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网协议 IEEE 802 标准是什么?

如题所述

IEEE 802现有标准
IEEE 802.1 :局域网体系结构、寻址、网络互联和网络
IEEE 802.1A:概述和系统结构
IEEE 802.1B:网络管理和网络互连
IEEE 802.2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的定义。
IEEE 802.3 :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CSMA/CD)及物理层技术规范[2] 。
IEEE 802.4 :令牌总线网(Token-Bus)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IEEE 802.5 :令牌环网(Token-Ring)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IEEE 802.6 :城域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DQDB (Distributed Queue Dual Bus 分布式队列双总线)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IEEE 802.7 :宽带技术咨询组,提供有关宽带联网的技术咨询。
IEEE 802.8 :光纤技术咨询组,提供有关光纤联网的技术咨询。
IEEE 802.9 :综合声音数据的局域网(IVD LAN)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IEEE 802.10:网络安全技术咨询组,定义了网络互操作的认证和加密方法。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WLAN)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IEEE 802.11,1997年,原始标准(2Mbit/s,播在2.4GHz)。
IEEE 802.11a,1999年,物理层补充(54Mbit/s,播在5GHz)。
IEEE 802.11b,1999年,物理层补充(11Mbit/s播在2.4GHz)。
IEEE 802.11c,符合802.1D的媒体接入控制层桥接(MAC Layer Bridging)。
IEEE 802.11d,根据各国无线电规定做的调整。
IEEE 802.11e,对服务等级(Quality of Service, QoS)的支持。
IEEE 802.11f,基站的互连性(IAPP,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2006年2月被IEEE批准撤销。
IEEE 802.11g,2003年,物理层补充(54Mbit/s,播在2.4GHz)。
IEEE 802.11h,2004年,无线覆盖半径的调整,室内(indoor)和室外(outdoor)信道(5GHz频段)。
IEEE 802.11i,2004年,无线网络的安全方面的补充。.
IEEE 802.11j,2004年,根据日本规定做的升级。
IEEE 802.11l,预留及准备不使用。
IEEE 802.11m,维护标准;互斥及极限。
IEEE 802.11n,更高传输速率的改善,基础速率提升到72.2Mbit/s,可以使用双倍带宽40MHz,此时速率提升到150Mbit/s。支持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
IEEE 802.11k,该协议规范规定了无线局域网络频谱测量规范。该规范的制订体现了无线局域网络对频谱资源智能化使用的需求。
IEEE 802.11p,这个通信协定主要用在车用电子的无线通信上。它设置上是从IEEE 802.11来扩充延伸,来符合智能型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的相关应用。
IEEE 802.11ac,802.11n的潜在继承者,更高传输速率的改善,当使用多基站时将无线速率提高到至少1Gbps,将单信道速率提高到至少500Mbps。使用更高的无线带宽(80MHz-160MHz)(802.11n只有40MHz),更多的MIMO流(最多8条流),更好的调制方式(QAM256)。目前是草案标准(draft),预计正式标准于2012年晚些时间推出。Quantenna公司在2011年11月15日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只采用802.11ac的无线路由器。Broadcom公司于2012年1月5日也发布了它的第一支支持802.11ac的芯片。
IEEE 802.11ae-2012
IEEE 802.12 :[2] [3-4] 需求优先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100VG AnyLAN)。
IEEE 802.13 :(未使用 )【不吉利的数字,没有人愿意使用它---查自《计算机网络-Andrew S. Tanebaum》 Page 63 - 1.6.2 国际标准领域中最有影响的组织】
IEEE 802.14:采用线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的交互式电视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网络层技术规范。
IEEE 802.15:采用蓝牙技术的无线个人网(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WPAN)技术规范。
IEEE 802.15.1:无线个人网络。
IEEE 802.15.4:低速无线个人网络
IEEE 802.16:宽带无线连接工作组,开发2~66GHz的无线接入系统空中接口。
IEEE 802.17:弹性分组环 (Resilient Packet Ring,RPR)工作组,制定了单性分组环网访问控制协议及有关标准。
IEEE 802.18:宽带无线局域网技术咨询组(Radio Regulatory)。
IEEE 802.19:多重虚拟局域网共存(Coexistence)技术咨询组。
IEEE 802.20:移动宽带无线接入(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MBWA)工作组,制定宽带无线接入网的解决 。
IEEE 802.21:媒介独立换手(Media Independent Handover)。
IEEE 802.22:[5] 无线区域网(Wireless Regional Area Network)
IEEE 802.23:紧急服务工作组 (Emergency Service Work Group)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9
您好 IEEE 802又称为LMSC(LAN /MAN Standards Committee, 局域网/城域网标准委员会),致力于研究局域网和城域网的物理层和MAC层中定义的服务和协议,对应OSI网络参考模型的最低两层(即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IEEE 802也指IEEE标准中关于局域网和城域网的一系列标准。更确切的说,IEEE 802标准仅限定在传输可变大小数据包的网络。 事实上,IEEE 802将OSI的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分别是 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 LLC)和 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 MAC),如下所示: 数据链路层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物理层 IEEE 802系列标准是IEEE 802 LAN/MAN 标准委员会制定的局域网、城域网技术标准。其中最广泛使用的有以太网、令牌环、无线局域网等。这一系列标准中的每一个子标准都由委员会中的一个专门工作组负责。 LMSC执行委员会(Executive Committee)下设工作组(Working Group)、研究组(Study Group)、技术顾问组(Technical Advisory Group)。曾经设立的多个SG已经合并到WG中,目前活跃的WG和TAG如下: 802.1 :高层局域网协议Higher Layer LAN Protocols 802.2 :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 802.3 :以太网Ethernet (CSMA/CD) 802.4 :令牌总线Token Bus 802.5 :令牌环Token Ring 802.6 :城域网(DQDB Distributed Queue Dual Bus 分布式队列双总线 ) 802.7 :宽带技术 802.8 :光纤技术 802.9 :语音与数据综合局域网 802.10:局域网信息安全 802.11: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 802.12 :100VG AnyLAN 802.13 :有线电视(Cable-TV) 802.14:交互式电视网(包括Cable Modem) 802.15:无线个人局域网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802.16:宽带无线接入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802.17:弹性分组环 Resilient Packet Ring 802.18:无线管制 Radio Regulatory TAG 802.19:共存 Coexistence TAG 802.20:移动宽带无线接入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MBWA) 802.21:媒质无关切换 Media Independent Handoff
满意请采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4-28
(Ethernet LAN protocols as defined in IEEE 802.3 suite)以太网协议是由一组 IEEE 802.3 标准定义的局域网协议集。在以太网标准中,有两种操作模式:半双工和全双工。半双工模式中,数据是通过在共享介质上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协议实现传输的。它的主要缺点在于有效性和距离限制,链路距离受最小 MAC 帧大小的限制。该限制极大的降低了其高速传输的有效性。因此,引入了载波扩展技术来确保千兆位以太网中 MAC 帧的最小长度为 512 字节,从而达到了合理的链路距离要求。 当前定义在光纤和双绞线上的传输速率有四种: 10 Mbps - 10Base-T 以太网 100 Mbps - 快速以太网 1000 Mbps - 千兆位以太网(802.3z) 10 千兆位以太网 - IEEE 802.3ae 本文我们主要讨论以太网的总体概况。有关快速以太网、千兆位以太网以及 10 千兆位以太网的具体内容将在其它文档中另作介绍。 以太网系统由三个基本单元组成: 物理介质,用于传输计算机之间的以太网信号; 介质访问控制规则,嵌入在每个以太网接口处,从而使得计算机可以公平的使用共享以太网信道; 以太帧,由一组标准比特位构成,用于传输数据。 在所有 IEEE 802 协议中,ISO 数据链路层被划分为两个 IEEE 802 子层,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和 MAC - 客户端子层。IEEE 802.3 物理层对应于 ISO 物理层。 MAC 子层有两个基本职能: 数据封装,包括传输之前的帧组合和接收中、接收后的帧解析 / 差错检测。 介质访问控制,包括帧传输初始化和传输失败恢复。 介质访问控制(MAC)- 客户端子层可能是以下一种: 逻辑链路控制(LLC),提供终端协议栈的以太网 MAC 和上层之间的接口,其中 LLC 由 IEEE 802.2 标准定义。 网桥实体,提供 LANs 之间的 LAN-to-LAN 接口,可以使用同种协议(如以太网到以太网)和不同的协议(如以太网到令牌环)之间。网桥实体由 IEEE 802.1 标准定义。 以太网上的每台计算机都能独立运行,不存在中心控制器。连接到以太网的所有工作站都接入共享信令系统,又称为介质。要发送数据时,工作站首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即可以以太帧或数据包格式传输数据。 每帧传输完毕之后,各工作站必须公平争取下一帧的传输机会。对于共享信道的访问取决于嵌入到每个工作站的以太网接口的介质访问控制机制。该机制建立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基础上。 当以太帧发送到共享信道后,所有以太网接口查看它的目标地址。如果帧目标地址与接口地址相匹配,那么该帧就能被全部读取并且被发送到那台计算机的网络软件上。如果发现帧目标地址与它们本身的地址不匹配时,则停止帧读取操作。 信号如何通过组成以太网系统的各个介质段有助于我们掌握系统拓朴结构。以太网的信号拓朴是一种逻辑拓朴,用来区别介质电缆的实际物理布局。以太网的逻辑拓朴结构提供了一条单一信道(或总线)用于传送以太网信号到所有工作站。 多个以太网段可以链接在一起构成一个较大的以太网,这通过一种能够放大信号和重新计时的叫做中继器的设备实现。通过中继器,多段以太网系统可以像“无根分支树”(non-rooted branching tree)一样扩展。“无根”意味着系统在任意方向上都可以生成链接段,且没有特定的根段。最重要的是,各段的连接不能形成环路。系统的每个段必须具有两个终端,这是由于以太网系统在环路路径上不能正确运行。 即使介质段以星形模式物理连接,且许多段都接在中继器上,但是它的逻辑拓朴结构仍就是通过以太网单信道传送信号至所有工作站。 协议结构 10/100 Mbps 以太网中的基本 IEEE 802.3 MAC 数据格式如下: 7 1 6 6 2 46-1500 bytes 4 bytes Pre SFD DA SA Length Type Data unit + pad FCS Preamble(Pre) ― 7字节。Pre 字段中1和0交互使用,接收站通过该字段知道导入帧,并且该字段提供了同步化接收物理层帧接收部分和导入比特流的方法。 Start-of-Frame Delimiter(SFD) ― 1字节。字段中1和0交互使用,结尾是两个连续的1,表示下一位是利用目的地址的重复使用字节的重复使用位。 Destination Address(DA) ― 6字节。DA 字段用于识别需要接收帧的站。 Source Addresses(SA) ― 6字节。SA 字段用于识别发送帧的站。 Length/Type ― 2字节。如果是采用可选格式组成帧结构时,该字段既表示包含在帧数据字段中的 MAC 客户机数据大小,也表示帧类型 ID。 Data ― 是一组 n(46=< n =<1500)字节的任意值序列。帧总值最小为64字节。 Frame Check Sequence(FCS) ― 4字节。该序列包括32位的循环冗余校验(CRC)值,由发送 MAC 方生成,通过接收 MAC 方进行计算得出以校验被破坏的帧。 包含千兆位载波扩展的 MAC 帧: 1000 Base-X 最小帧大小为416字节;1000 Base-T 最小帧大小为520字节。通过扩展字段可以满足长度小于最小值的帧需求。 7 1 6 6 2 46=< n =<1500 4 bytes Variable Pre SFD DA SA Length Type Data unit + pad FCS Ext IEEE802.3、IEEE802.4、IEEE802.5三种局域网的区别? IEEE802.3是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局域网的标准。同时需要理解总线网的特点,即它进行媒体访问无优先权,信息的发送是通过竞争进行的;结构简单,媒体介入方便,价格便宜;但节点之间的最大距离有限制;信息负载少,数据吞吐量较高,延时短;反之,冲突的增加,数据吞吐量下降,网络延时增加;实时性差;采用点到点或广播式通信。通过这些特点,大家可以对局域网的性能有所了解,同时对于 10BASE5、10BASE2、10BASE—T三种以太网从长度、连接数、接口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为局域网组网选择提供依据。 IEEE802.4是令牌网的标准。应当注意的是它的4种优先级,使用的传输介质和它的特点,从它的特点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该标准采用无冲突媒体访问方式;结构从物理上讲是总线网,而逻辑上是环形网,连接简单;信息载荷与总线网在信息载荷方面的特点正好相反;传输延迟固定。 IEEE802.5标准,定义了令牌环(Token Ring)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规范 主要表现为: 1.单令牌协议; 2.优先级位; 3.监控站; 4.预约指示器 ; IEEE802.5标准定义了25种截止访问控制桢,用以完成环维护功能。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6
IEEE 802系列标准是IEEE 802 LAN/MAN 标准委员会制定的局域网、城域网技术标准。其中最广泛使用的有以太网、令牌环、无线局域网等。这一系列标准中的每一个子标准都由委员会中的一个专门工作组负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3-16
IEEE 802又称为LMSC(LAN /MAN Standards Committee, 局域网/城域网标准委员会),致力于研究局域网和城域网的物理层和MAC层中定义的服务和协议,对应OSI网络参考模型的最低两层(即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该系列标准是IEEE 802 LAN/MAN 标准委员会制定的局域网、城域网技术标准。其中最广泛使用的有以太网、令牌环、无线局域网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