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是什么意思

详细的问题说明,有助于回答者给出准确的答案

高山流水原为乐曲名,后喻知音难遇,或喻乐曲高妙。

俞伯牙善于弹琴,而钟子期很会听琴。俞伯牙用琴曲抒发攀登高山。钟子期便说,好啊,象泰山一样巍峨。俞伯牙用琴曲表现流水,钟子期便说,好啊,多么浩浩荡荡的江河啊!总之,俞伯牙在琴曲中寄托什么,钟子期全能了解。从此,两个人便成了知心朋友。后来钟子期死,俞伯牙痛失知音,从此不再弹琴。

扩展资料:

《高山流水》是浙江的传统筝曲,由王巽之传谱,范上娥整理改编。此曲在编配上添加了很多较新的弹奏技巧,以此来辅助乐曲意境的表达。此曲将“高山流水”一词的本意——指代自然壮丽的景色,与乐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现实生活中高山流水的自然景象作为乐曲的表现内容,借景抒情。

此曲具有古朴典雅,浑厚细腻的特点,倍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此曲已被认定为中国古筝名曲,被选入《中国古筝名曲荟萃》《高山流水》是中国传统器乐曲中较具代表性的作品。一提起中国古典音乐,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想起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高山流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4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后世分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筝曲《高山流水》,与古琴曲无传承关系。

“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高山流水》 ,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扩展资料:

版本一: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版本二: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参考资料:高山流水 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1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扩展资料

【拼音】:gāo shān liú shuǐ 

【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示例】: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得遇知音。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

【造句】:

1、人去堂空朝雨暮云难见影,琴调弦绝高山流水少知音。

2、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茶一壶。

3、难寻高山流水,千古知音,只求心烦了有人倾诉,迷茫时有人指点前行的路。

4、弹不出高山流水,就不要抱怨世上没有知音。

5、高山流水,万籁俱静,惟泉水淙淙,疑是十万八千里外,月宫嫦娥抚琴击筑,明快的乐音把人带入了神仙境界。

6、这位钢琴家演奏的乐曲,有如高山流水,听得人如痴如醉。

7、前进的路上一路风雨,一路温情,青春的碎影密密麻麻用友谊粘贴,高山流水,也许我们不曾拥有,但与友促膝而谈,我们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文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5
有一种,做 爱的招数,就是高山流水。
回答者: 峰羲狂 - 大魔导师 十二级 12-29 15:20
高山流水 ( gāo shān liú shuǐ )
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
示例:清·袁于令《西楼记·病晤》:“清音绕画梁,一声一字,万种悠扬,高山流水相倾赏。”
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
近义词:知音难觅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12-29
高山流水 ( gāo shān liú shuǐ )
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
示例:清·袁于令《西楼记·病晤》:“清音绕画梁,一声一字,万种悠扬,高山流水相倾赏。”
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
近义词:知音难觅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7022.ht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