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千古的爱国诗句

如题所述

流传千古的爱国诗句

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诗人的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此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

出塞二首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这首诗抒写了自信、进取、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风格刚健、清新。诗人描写战争的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这种激烈肃杀的气氛,生动地表现出战士的飒爽英姿和激昂振奋的风貌。

金陵五题·石头城

唐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诗人在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江城涛声依旧在,繁华世事不复再。诗人怀古抒情,希望君主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28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第2个回答  2021-04-28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荆轲《易水歌》

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满江红》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为麾下炙 五十弦翻赛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5.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陆游《金错刀行》

6.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8.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需生入关。莫遣只轮回海窟,仍留一箭在天山。

——李益《塞下曲》

9.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梅岭三章》

10.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12.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朱元璋《示僧》

13.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

14.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王维《老将行》

15.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狱中题壁》

16.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17.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