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只能“祝安康”吗?

如题所述

端午不是只能“祝安康”,还可以祝快乐

这两年每逢端午节都会流传一个说法:端午节是屈原投水日,是悲伤的日子,还是祛病防疫的节日,不是一个快乐的节日,所以不该说“端午快乐”,应该说“端午安康”。这个说法流传广泛,以至于到了今年,人们的问候中,“端午快乐”少了很多,大都以“端午安康”代替。  

实际上历史上从来没有端午安康的说法。华东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表示,所谓端午安康是近几年人们新发明出的一种祝福语。  

对于端午是纪念屈原投江,因而不该“快乐”的说法,田兆元认为“非常不负责任”。“端午节历史上就是一个快乐的节日,是我们的’狂欢节’。”田兆元说,在端午,龙舟竞渡是很重要的一项活动,水中大家相互比拼,岸边民众聚集观赏呼喝,场面热烈欢乐,毫无悲伤之说。

端午确实是破除疫情的节日,“但我们通过昂扬的运动来破除疫情,锻炼自己,这本身就是一种奋发昂扬的精神。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节日。”  

至于纪念屈原,田兆元也认为不该将之理解为悲伤,屈原本身就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中充满各种香草和美好的事物,屈原的故事和传说本身也是浪漫楚国文化的一个部分,“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一天说端午快乐。”  

在田兆元看来,端午的祝福语该是什么样的本来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之所以流传开来,大概是因为每年的端午节大家缺乏一点新鲜感,突然有一种新说法流传,很快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发酵开来,形成了很大影响力。

“这种说法形成影响之后,大家说端午快乐的时候就怕犯错,觉得说端午安康比较保险,慢慢地,端午快乐就消失了。其实说端午快乐、端午安康、端午吉祥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历史上从来就没有端午节一定要说端午安康的说法。”  

但田兆元认为说“端午安康”也没什么问题,他认为最值得担忧的是这种说法导致端午的祝福语开始变得单一化,“大家开始觉得除了‘端午安康’其他祝福语都是错的,本来是该有很多问候的一个节日,变成了只能说‘端午安康’,这是比较可怕的。既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现实。”

端午节原本是一个以辟邪为主的节日

现存最早的关于端午节的记录产生于东汉时期。这些时代较早的文献无一不指出,端午节是一个以辟邪为主要内容的节日。

《玉烛宝典》引东汉应邵的《风俗通义》说:“夏至、五月五日,五采辟兵,题‘野鬼游光’。俗说五采以厌五兵。游光厉鬼,知其名,令人不病疫瘟。”又如《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

汉代以后,辟邪始终是端午节的主要内容。端午节在历史上存在的主要节俗,如吃粽子(用被认为有辟邪功效的植物包裹,并用同样被认为有辟邪功效的五彩绳缠绕的黍或米)、佩五彩绳、用被认为有辟邪功效的植物包裹食物、悬挂桃符、悬挂或焚烧艾蒿等等,在古人眼中,均与辟邪直接相关。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青年网-端午只能安康?民俗学家:快乐也可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01

还可以说“端午快乐”!

设立端午节的初衷是欢乐喜庆的,说“端午快乐”没错,但说“端午祥瑞”“端午安康”,显然更为贴切。

端午节,夏季(午月)开端。这个季节,天气开始进入暑热时段,各种害虫、五毒等滋生。古人常形容此间为“恶月恶日”“五毒尽出”。

这个时节,老百姓会吃“五黄”、饮雄黄酒;拴葫芦、扫把,挂五毒图;采艾蒿,将艾蒿插在门上等,以表达求平安、禳解灾异的美好期许。“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在民间,还有给孩子戴五彩绳、挂小辣椒、穿老虎鞋,在孩子头上写“王”字等,都有驱除灾害、瘟疫,求安康、吉祥的意思在里面。因此设立端午节的初衷是欢乐喜庆的,说“端午快乐”没错,但说“端午祥瑞”“端午安康”,显然更为贴切。

第2个回答  2023-06-18
端午节的祝福语并不只能用“祝安康”,也可以使用“祝快乐”。端午节是一个祭祀节日,历史上的这一天,屈原投汨罗水,曹娥投曹娥江,伍子胥投钱塘江,因此并不适合使用“祝快乐”。但是,民俗专家也表示,祝福节日快乐也是可以的。所以,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使用“祝安康”和“祝快乐”都是可以的,取决于你个人的喜好和习惯。
第3个回答  2022-06-03
田兆元本身答题就不得要领。端午是早有的民俗避邪防疫日,因为有屈臣氏投江故事,时间相近、被赋予了就的意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