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病突然睡过去会不会直接醒不来?

如题所述

很多人都有过“鬼压床”的经历,本来睡得好好的,不知怎地突然醒过来,脑子很清楚,但眼睛就是睁不开,想动不能动,想喊喊不出,犹如被重物压着,俗称“鬼压床”。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被“压”了如何才能快速醒来呢?

1“鬼压床”是怎么回事?

所谓的“鬼压床”,医学上称为睡眠瘫痪症,也叫睡眠麻痹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发生于睡眠过程中的快速眼动期。

人在快速眼动期,全身肌肉会变得松弛无力,大脑一直在造梦。如果大脑逐渐脱离了梦境,肌肉却仍然处于麻痹状态,脑醒身未醒,便会出现“鬼压床”的现象,其实说白了,就是你在睡觉的时候“瘫”了!

2为什么会出现“鬼压床”?

这就要从人的睡眠阶段说起了!

人的睡眠分为快速眼动阶段(REM)和非快速眼动阶段(NREM),两者是交替变化的,当睡着时,人先依次经历NREM睡眠的各个阶段,随后进入REM睡眠。这种周期会重复多次,在REM睡眠时,也就是我们进入熟睡、开始做梦的阶段,大脑的活动状况与清醒时相似,但全身其他系统与清醒时有很大不同。

这时,身体处于麻痹状态,可以保证我们的身体不会在梦境的支配下,做出大幅度的动作和行为,伤害到自己或枕边的人。如果在快速动眼期的梦中忽然醒来,大脑来不及和身体重新连结,就会出现大脑意识已清醒,但是肢体的肌肉仍停留在静止状态,从而造成不听大脑指挥的“鬼压床”状况。

据国外研究显示:30-50%的人一生中发生过睡眠麻痹;而年轻人中“有时”发生的占7-8%,所以无需大惊小怪。

3“鬼压床”喜欢纠缠6类人

特殊疾病患者,如发作性睡病患者,就容易碰到“鬼压床”的情况。

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的人。疲劳、熬夜、失眠、焦虑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睡眠瘫痪症。

睡姿不良的人。有2002年的研究发现,58%的睡眠麻痹发生时,报告人是在平躺状态(趴着的占8%,侧睡的占17%)譬如:睡觉时手压胸口、被蒙头、趴睡等习惯,会造成呼吸和血液循环不畅,而出现“鬼压床”现象。

有睡眠障碍的人。比如嗜睡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如果是白天会出现瞌睡、睡眠麻痹、睡前幻觉,那么就很有可能是嗜睡症。

遗传因素。有研究显示:862个年龄22-32的同卵或异卵双胞胎/兄弟姐妹受试者有29.7%的人起码经历过1次睡眠麻痹,7.9%的人一年经历数次。

服用药物、饮酒等。

4“鬼压床”会影响健康吗?

偶尔出现并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不要多虑!

如果经常出现“鬼压床”,警惕是疾病的预警信号。如是这种情况过于频繁,或已经到了影响生活的阶段,请及时就医。

另外,如果任“鬼压床”顺其自然,会不会醒不了?

不用担心,顺其自然是给肌肉弛缓一个结束的时间,大部分回馈是会回到普通睡眠然后自然醒来,少部分情况是再次麻痹,但不会醒不来的!

5、6个小动作迅速破解“鬼压床”

那么,“鬼压床”可以如何迅速破解呢?可以尝试下面6个小动作:

1、扭动脖子。再次发生睡眠瘫痪的时候,不妨试试扭一扭自己的脖子,如果脖子能扭一下,你就可以快速醒过来了。

2、扭动手指。手指是个小部位,不需要花很大力气来扭动,将精神精力集中到手指处,稍微用点力就可以挣脱睡眠瘫痪了。

3、转动眼球。睡眠瘫痪发生的时候,试试快速转动左右眼球,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多做几次循环。接着,眨眼的时候让嘴周围的肌肉稍微动一动,再让下颚和舌头动一动,当肌肉张力开始复苏的时候,移动你的脖子,肩、手、手指、腿;脚踝和脚趾,最后,坐起来动动所有的肌肉。

4、利用咳嗽声。用对声音强烈的感知,比如呼吸和咳嗽来唤醒自己。因为这类行为是受植物神经控制,即使在睡眠中也可以有意识的调节。

5、揉脸。当意识到自己快陷入睡眠瘫痪后,赶紧揉自己的脸,通常做两三次就恢复正常了。

6、最后慢慢坐起来,动动所有的肌肉。

6避免发生“鬼压床”7点建议

①生活保持规律,维持正常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睡眠;

②睡前切忌用脑过度或太兴奋,听听舒缓的音乐,洗个热水澡等;

③睡眠姿势最好选择侧卧位,可以经常换换姿势;

④每天适量运动,但不要在睡前进行剧烈活动;

⑤给自己找一种放松和释放压力的方法,比如画画、种花或者周末去郊游;

⑥卧室内的空气要比较流通,不可太过憋闷;

⑦睡前忌饮浓茶、喝咖啡:浓茶、咖啡属刺激性饮料,含有能使人精神处于亢奋状态的咖啡因等物质。睡前喝了易造成入睡困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06
一般情况下可以在医生当面指导下服用药物谷维素片、维生素b1和安神补脑液慢慢就会好转的。另外不能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不能喝茶喝咖啡。
第2个回答  2021-12-06
有可能会有这种情况出现
第3个回答  2021-12-06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慢性睡眠障碍,病如其名,主要表现为白天反复发作的无法遏制的睡眠、猝倒发作和夜间睡眠障碍。

但是,这种疾病的症状不仅限于身体上不可控制的随时睡眠。如果设身处地去思考,可以想像患者在与这种疾病对抗与成长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误解、他人的目光以及心理上的压力。

在网络上,人们常说罕见病患者“生而不凡”,其实,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经历,他们的故事固然是艰难的甚至是无奈的,但是,却是不平凡的。“生而不凡”这句话,既是发作性睡病患者经历与故事的概括,也应该代表着我们对这种疾病真正的理解与关怀。

对于任何罕见病,固然从理性上的认知是重要的,但是,对于患者及其家属,从感性上的理解与关怀同样必不可少,甚至更为迫切;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很多罕见病是无法治愈的,但我们为什么不能相信,爱与关怀带来的温暖能创造疗愈的奇迹?

本文将带您走进一个“生而不凡”故事。

初二开始,我常常昏昏欲睡

初二的时候,我发现我总是想要睡觉,这种记忆来自上课无法控制的睡意。

记忆中第一次无法控制的睡觉在一个夏日午后,初中课业压力并不大,考试之后,老师阅卷,一般会有一个下午是自由的自习课,也是同学们最开心的时刻,因为可以在学校就把作业做完,然后说说话、看看课外书;可是那个本该轻松愉快的下午,我却怎么也提不起兴致,脑子中只是昏昏沉沉的睡意,我无法控制自己,趴在桌子上睡觉,睡醒之后,竟然一下午已经过去了,我却丝毫没有休息之后的轻松。

噩梦这才开始了。我开始在课上开始经常睡着,有时我是有知觉的,但是无法控制,与睡意对抗的难受与无奈简直是一种折磨;有时索性我直接没意识地睡去了,就好像一个正在工作的电器被突然拔掉电源似的。

高中压力本来就大,早上6点上学、晚上10点放学的作息对正常人来说都难以忍受,对我来说,生活简直处于昏天黑地之中,我在白天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与睡眠作斗争,课上总是无法控制地睡去,成绩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晚上我却又有着睡眠障碍,睡前我的眼前总是出现各种恐怖的幻象;睡着了,总是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梦,几乎没有什么好梦,我的大脑在睡觉的时候,也无时无刻不经历着紧张和恐惧;临睡醒时,我又常在梦中醒不来,意识清晰,可无论怎么呼喊挣扎,总是无法从睡眠中走出来。

在高中,我总是睡觉、总是睡觉,也没有什么社交……孤独、压抑、恐惧以及高中巨大的压力,让我像时时刻刻生活在阴暗昏沉的雨天或夜里,发作性睡病让我溺水般无法呼吸。

心理压力,才是最大的伤痛

心理上的委屈,从第一次和父母说这件事的时候就开始了。初三的时候我就向父母说了我嗜睡的问题,可是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我睡前玩手机、玩ipad,于是收走了我的电子设备,很难说我是委屈的,因为我的确在睡前玩手机,但很多时候是为了消解我对睡眠障碍的恐惧。终于,在一次我由于情绪过于激烈猝倒之后,家里才开始意识到,我是生病了。

父母带我来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

我向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详细描述了我的症状,医生说,我可能得了一种罕见性睡病。医生对我进行了视频脑电图、MRI等检查,判断我可能是患上了一种叫做“发作性睡病”的慢性睡眠障碍。

神经内科专家团队又对我进行了多导睡眠检测和MSLT试验(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我最终被确诊为“发作性睡病”。

读书的时候,由于我常常在课上不自觉地睡着,老师自然对我也没有多大的好感;生活中,我大部分时间用于睡觉,因此也很少朋友;最让我无奈的是,他们对这种罕见病的认识几乎为零,更别提对我的理解和关心了。我听到的最多的话就是“睡了那么久,还是睡不醒吗?”、“你们上课睡觉就是自控力不行”、“怎么会有人整天都在睡觉”……

我开始会想着解释,到最后也懒于争辩了,如今我读大学,有很多自己的时间,可以相对自由地安排,也不会特别在意别人的说法;可是曾经那些有心无心的话语,对高中时代的我,却是巨大的、让人喘不过气的压力……

乐观面对,和睡病打个平手

仔细想来,从初中开始,今年已经是我和发作性睡病交手的第8个年头了,目前来说,这种睡病是无法被治愈的,不过通过“八年抗战”,我最大的经验就是,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它,“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儿别往心里搁”就是我的信条;很多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人生如梦”可能真的说的就是我们这种患者吧!

乐观的心态、积极的锻炼有助于对抗睡眠障碍。成长过程中,在网络上我也遇到了不少病友,有的甚至初中发病,到三十多岁才知道这种病并确诊,我真心希望社会与公众能够加强对罕见病的宣传与科普,希望社会上有更多人给予罕见病患者更多理解与宽容,这对他们的身心成长非常重要。

医生点评

发作性睡病患者产生相关症状,是由于脑部下丘脑外侧区分泌素((hypoeretin, Hcrt))神经元特异性丧失。这种神经元是大脑正常工作的关键,这种关键系统的丧失就会破坏额叶、边缘系统、间脑和脑干网络的功能。

下丘脑正常运转的功能由于Hcrt神经元的特异性丧失而产生问题,造成的疾病,就是发作性睡病。据研究,发作性睡病的致病因素可能与免疫、遗传、环境、感染、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等因素有关。

发作性睡病多数是持续终身,没有办法根治的,但是可以通过控制症状与心理疏导的办法,使得患者走向正常生活。

对发作性睡病患者,我们给出以下5点建议:

(1)规律性日间小睡

日间规律性安排小睡可以持续改善觉醒水平,并有助于减少兴奋性药物和抗抑郁剂的使用剂量。

(2)睡眠卫生

睡眠卫生措施可有效缓解日间嗜睡、增强药物对日间嗜睡的疗效以及减少伴随疾病。这些措施包括:保持规律的睡眠觉醒节律,不要睡“回笼觉”;避免睡眠剥夺,即该睡觉的时候不睡,或者睡眠不足;戒酒、戒烟;避免不当使用镇静剂;避免过度食用富含咖啡因的食物和饮料;避免过度进食高碳水化合物类食物

(3)保证睡眠环境的安全

患者睡眠时,应保证睡眠环境的安全,如关闭卧室门窗、移走带尖锐棱角的家具等,避免睡眠时冲动行为造成自身伤害。

(4)社会支持

像上文所提到的故事一样,由于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发病年龄较小,病程贯穿求学和个性发展时期,临床症状对患者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严重。

因此,在在社会上针对患者的学业、职业、生活等各方面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帮助,允许患者根据日间小睡时间安排学习与工作任务,有助于患者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另外,发作性睡病患者发生交通和工业事故的危险性很高,应尽量避免从事高危性和高警觉性的工作。

(5)心理支持

患者应当对发作性睡病的病因、原理与治疗方法有科学的认识,了解不同药物对疾病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疾病预后,有助于乐观面对疾病,避免过重的心理负担。

声明:本文根据知乎回答、相关新闻报道改编,作为医疗科普文章,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参考资料:

知乎@溪玺 的回答与评论;杭州网-高一学生上课时总会睡着几分钟 原来是得了“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重在生活调理 贾海玲-《家庭医生报》

发作性睡病诊断和治疗指南

发作性睡病-子昂罕见病智库

CCTV1 关注“发作性睡病”《朝闻天下》

宋红梅、钟林庆 发作性睡病《121种罕见病手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