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一二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千山雪景图江雪

如题所述

《江雪》诗中描绘了一幅千山雪景图,其一二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运用了“夸张”与“对偶”的修辞手法

1、“千”与“万”都是夸张的数字,“绝”与”灭“是夸张的形容。

2、“千山鸟飞绝”与“万径人踪灭”,前后对偶。

原诗:

《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释义: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扩展资料:

《江雪》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815)。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

那是一个雪花飞舞的银白色世界,在当时的境宇里既望不到飞鸟的影子,也看不到行人的足迹。画面上只有一个很小很小的黑影,那是在寒江中的孤独上披蓑戴笠的垂钓老翁。这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诗中的起承二句中的“千”与“万”相互对仗。先写雄伟壮观的景物高山,次写山中的小路,把一个幽静博大的全景以对句的形式镶嵌入画面之中。转接两句笔锋一转,描绘江面的景观:江中只有一只孤舟,舟上有一位披蓑戴笠的老翁,以及老翁垂钓的鱼竿

作者把画面的焦距逐渐缩小。雪是从侧面描绘的,直到诗的最后才出现雪的字样。这两句的头一个字“孤”和“独”,也很引人注目。画面上能动的事物,只有那纷纷扬扬的大雪。舟上老翁的目光正在一动不动地疑视着江中的鱼漂。这是一个严峻、幽静、寒冷的世界。

诗中所描写的四周这种冷冰冰的雪山和寒江,无疑就是作者所处的大社会环境,而雪中那纹丝不动的垂钓老翁,无疑就是孤独、失忆的作者的化身。这幅画实际上就是一幅心理写生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雪 (唐代柳宗元五言绝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05
运用修辞手法是夸张、对比来描绘一幅千山雪景图。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作者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第2个回答  2015-06-21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一二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描绘了一幅千山雪景图。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8-18
夸张的修辞手法。
第4个回答  2017-08-26
诗歌一二句是什么啊?千山鸟飞绝....? 夸张
相似回答